文档详情

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doc.doc

发布:2018-07-02约8.35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兵法智慧与现代管理 -----孙武与《孙子兵法》 袁 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各位老前辈好,我以前来讲过一次孟子,总觉得时间不太够,三小时说一个“子”太勿忙。我们今天讲孙子,即孙武,中国古代大军事家,他和孔子、老子是同时代人,主要活动于春秋末年。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和老子的《道德经》字数都不多,不到六千字,加上万把多字的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智慧三书”。如果讲中国古代“智慧”的话,源头当推这三部书,今天介绍的就是孙子和《孙子兵法》。 我写了一本《孙吴司马兵法---管理学的解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本人在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书,讲公共管理学,今天讲课我们就不去咬文嚼字,推敲兵法原文,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以《孙子兵法》为中心,谈一谈古代兵法智慧和现代管理,这在当今也是热门话题,讲课力求通俗,不象上次那样讲究学术性,而是放开来古今中外纵横谈。 一 战略和战术是兵家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兵法和管理有什么关系?兵法是讲战略与战术的,管理也要讲战略与战术,现在就有专门讲企业战略管理的。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邓小平“拨乱反正”搞改革开放,什么叫拨乱反正?就是说原来是奔着某个方向走一条路,现在要改换方向走另一条,“改歪归正”,这叫做战略转移。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什么呢?一个非常虚幻的目标,那就是进入共产主义。大跃进、人民公社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建国以来前三十年国家战略目标,说穿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乌托邦目标,要“穷过渡”,沒有裤子穿也要迈进共产主义。文革时有一句流行话,“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只管“推小车”,不搞高新尖科学技术呢?邓小平拨乱反正搞改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再诉诸革命理想,国家战略目标改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就很实际,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看得见摸得着。以四个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取代了共产主义这个虚幻的目标,所以才叫拨乱反正。而战略目标问题,正是兵法所研究的。 兵法也研究战术,邓小平的改革战术是什么呢?就是“猫论”和“摸论”,“摸着石头过河”,军事上叫试探性进攻,以点带面,先试点后铺开,如特区建设、股票等都是这样。改革以市场价值取向取代了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前是高调意识形态,文革及其前的“社教”,突出政治,是一种高调的意识形态,“假、大、空”。兵法则讲不得假,也讲不得空,克敌制胜最讲实际,讲硬道理。改革用实实在在的市场经济取代空洞的意识形态,也是一个很大的战略转折。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发展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近二十年来中国都是两位数的经济发展,这个发展速度是世界第一。 从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来看,这三十年是少有的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以前是穷折腾,不是战乱就是内乱,而这三十年是中国近代最稳健、发展势头最好的三十年,综合国力大增。这都得益于国家战略目标的转移,也就是大目标转移了,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穷折腾浪费时间精力。如果根据我们现在的发展势头,二十年以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经济体,那时第二也轮不到美国,第二将是印度,因为印度发展也很快,现在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四十年后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稳居世界笫一。共产主义虽然实现不了,世界第一却看得见,连美国人也承认,这说明国家战略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管理者要懂点兵法。 毛泽东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战略和战术是兵家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战略是战术的前提,掌握军队和国家命运的管理者应该明白,犯战略性错误将是最大的错误,如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术上“闪击战”一时相当成功,短时间灭亡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但“兵不贵久”,其有限资源耗不过英、美、苏等大国的持久抗击,“久暴师而国用不足”,钝兵挫锐,最后归于失败,这说明希特勒没有读《孙子兵法》。 战争是人类社会各种矛盾斗争最尖锐的形式,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通过战争来解决,战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孙子兵法》开篇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此,古今中外人们为战争和军队管理,投入了巨大资源和精力,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兵学。中国古代兵家注重实际经验,从哲学的高度论兵,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兵者诡道,“能而示之不能”等权诈之术,引韬藏略,微妙玄机,充满了政治权谋,也揭示了许多管理观念和原则,并在操作层面总结和归纳了许多管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