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docx
2.6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能力。
2.提升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意识。
3.增强学生全球视野,认识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共性与差异。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态度。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变化及其影响。
难点:
1.工业化进程对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影响。
2.工业化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解决办法:
1.通过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背景和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阶层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变化。
3.结合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与社会变革的复杂关系。
4.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历史背景,系统讲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不同阶层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化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教学软件,帮助学生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学习体验。
3.实物展示:如有条件,展示与工业化相关的实物,如工业产品、劳动工具等,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工业化前后的城市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回顾蒸汽机和纺织工业的发展。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a.工业化国家的社会背景:介绍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以及科技发展水平。
b.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讲述工业化对人口、城市、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变化:分析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生存状况、权益变化。
-举例说明:
a.以英国为例,讲解工业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b.以美国为例,分析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斗争。
-互动探究:
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工业化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b.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要点。
b.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思维导图。
-教师指导:
a.对学生的总结和思维导图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b.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对当今社会有哪些启示?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免工业化国家曾出现的社会问题?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
-布置课后阅读,推荐相关历史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工业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收集关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工人运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如《工厂法》、《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作品:搜集工业革命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如威廉·布莱克的作品《工业革命》系列,通过艺术作品感受时代的变迁。
-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报道:寻找当时报纸杂志的报道,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舆论和民众观点。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变迁:收集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发展的相关资料,如城市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设施等,对比工业化前后城市的差异。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机器》等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