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
二、重要思想陈述
(1 )“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
求执政者实行“仁政” :A 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 B 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
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
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
(2 )“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
“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 )“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 “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 ,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 “教”
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 ,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 ,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
思。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 ,就要重
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 ,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 )“均无贫”与“均贫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是孔
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
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三、课后练习训练
1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
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子
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 (不超过 100 字) (《为政以德》)
参考:不是。孔子主张的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于统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对百姓是需要教育的: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
2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材料 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 “君
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14 ·5)
材料 2: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13 ·6)
材料 3:逢蒙学射于羿,杀羿。孟子曰: “是亦羿有罪焉,,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庚公之斯追之。曰: ‘吾生矣。’
其仆曰: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 ‘庚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
必端矣。’庚公之斯至, 曰:‘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 尹公之学他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离娄下》,有删改)
(1) 请根据羿和奡的事例简要说一说德和才能的关系。 (1 分)
参考:道德为根本,才能为道德所用才是善用,反之为误用。人们不重视道德而重才能,因为只看到才能的功效而勿视
才能违背道德所用时的危害。
(3) 从上面三则材料里面可以看出后羿被学生逢蒙所杀“不得其死然” ,其根本原因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3 分)
(2 )
参考:根本原因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