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区全国未成年人h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doc

发布:2016-11-30约6.5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区材料审核操作手册 被测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审核记录 基本指标 测评内容 标准 记录要求 记录 Ⅲ—23 家长学校 2)家长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并能正常开 展活动; 2)从随机抽取的学校、文明社区(村)中,查看2所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考核其主要内容及活动落实情况。 Ⅲ—27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 2)社区(村)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组织,掌握了解辖区内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活动; 3)社区(村)普遍建立共青团、少先队 的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团队活动;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2项为B;其余情形为C 2)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村进行材料审核,考核其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组织以及工作情况,并查看所组织开展的3次相关活动的资料。 3)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村进行材料审核,考核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建立情况以及所开展的3次团队活动的相关材料。 Ⅲ—28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 1)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有负责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2)建立教师进社区制度,城市有专门的社区教师,农村中小学校指派专门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开展活动; 3)组建了来源多样、专兼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2项为 B;其余情形为C 1)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村进行材料审核,考核其居委会或村委会职责分工中未成年人工作的内容以及上一年度的负责人员的工作记录。 2)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县)落实教师进社区制度的相关措施。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村进行材料审核,审核社区和村是否有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开展活动。 3)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村进行材料审核,考核社区或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来源及主要工作情况。 Ⅲ—30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活动 1)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制作、公益服务等活动; 1)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进行材料审核,考核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制作、公益服务活动的相关材料(如文字、图片材料)。若≥4次/年即为达标。 社区实地考察操作手册 被测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地考察操作表 测评内容 测评标准 测评要点 考察记录 Ⅲ—29 社区(村)活动场所 1)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站、室)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开辟未成年人专属或共享的活动场所。 1)社区、乡镇、村文化活动中心(站、室)等开辟未成年人专属或共享的活动场所。 2)活动场所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同时需提供未成年人在活动场所开展活动的文字、图片资料。 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建制村进行实地考察。均符合标准为达标。 3)活动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保证未成年人能够开展活动。 1)活动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为未成年人放学后和节假日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2)有未成年人开展活动时的图片资料。 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建制村进行实地考察。均符合标准为达标。 Ⅲ—30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活动 2)普遍建立多种形式的工作平台(如“少年之家”、“儿童俱乐部”等),解决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以及节假日未成年人的失管失教问题。 1)社区(村)建有至少一种形式的工作平台(如“少年之家”、“儿童俱乐部”等),解决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以及节假日未成年人的失管失教问题。这些工作平台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经费。 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和2个建制村进行实地考察。均符合标准为达标。 3)社区与学校加强协调沟通,建立青少年参与活动的档案资料,为学校评价学生提供依据。 1)社区定期与中小学协调沟通,共同建立起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档案资料,为学校评价学生提供重要依据。 对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均符合标准为达标。 Ⅲ—34 心理健康辅导 2)在城市社区、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利用网络、电话、授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城市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配有相对稳定、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有具体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其活动记录显示前两年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不少于4次。 对随机抽取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