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八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信息窗1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docx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八休闲假日——解决问题信息窗1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二年级数学下册——休闲假日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某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乘加、乘减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乘加方法解决,即3(原有的苹果)×1(妈妈给的苹果)+2(妈妈给的苹果)=5(一共的苹果)。
(2)实际问题与数学运算的结合: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进而运用乘加、乘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对乘加、乘减概念理解不深,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正确运用。例如,在解决“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直接将3和2相加,而忽略了乘法运算。
(2)学生对实际问题与数学运算关系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运算表达出来。
(3)学生运算顺序的掌握:在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时,学生可能不清楚运算的顺序,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在解决“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时,学生应该先进行乘法运算3×1,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3×1+2。
(4)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需要用到的运算方法,然后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适量练习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器、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2.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教学可在本节课堂上进行。
3.信息化资源:无需使用特定的信息化资源,教学可依赖教师讲解和板书进行。
4.教学手段:讲解、板书、示范、练习、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休闲假日”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休闲假日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休闲假日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休闲假日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休闲假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休闲假日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休闲假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休闲假日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休闲假日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休闲假日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休闲假日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休闲假日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休闲假日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休闲假日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休闲假日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休闲假日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休闲假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休闲假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