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电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4-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谢谢大家的合作!预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则 即 结论: 正规联接时,串联后复合二端口Z 参数矩阵等于原二端口Z 参数矩阵相加。可推广到 n端口串联。 三、并联: 输入端口并联 输出端口并联 + ? + ? Y ? + ? + ? Y ?? + ? + ? Y 正规联接时: + ? + ? Y ? + ? + ? Y ?? + ? + ? Y 即: 结论:正规联接时,二端口并联所得复合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等于两个二端口Y 参数矩阵相加。 级联时端口条件总满足,用T参数方便。 (2) 正规联接时,串联用Z参数、并联用Y 参数方便。 (3) 还有其它联接方式:串-并联联接、并-串联联接。 小结: * 第十 四章 二端口网络(two-port networks) 二端口网络概述。 二端口网络的Z、Y、 T 、 H参数。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回转器,负阻抗变换器(了解)。 重点: 1.二端口网络的Z、Y、T、H参数的求解, 2.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难点: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一. 二端口网络 A R + - P us i i i i 端口由一对端钮构成,且满足如下端口条件: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 一端口网络 端口条件 1 . 端口(port)定义: §14-1 概 述 在工程实际中,研究信号及能量的传输和信号变换时,经常碰到二端口网络。 滤波器 R C C 三极管 例 变压器 n:1 传输线 公共特点:通过两个端口与外部电路连接。 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此电路为二端口网络。 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 i2 i1 i1 i2 四端网络 i4 i3 i1 i2 三端口或六端网络 二端口 2. 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 i2 i1 i1 i2 本章仅讨论二端口 二. 二端口网络研究的问题 例: E 线性RLCM 受控源 i1 i2 i2 i1 u1 + – u2 + – 约定 1. 讨论范围 线性 R、L、C、M与线性受控源,不含独立源。 2. 参考方向 线性RLCM 受控源 i1 i2 i2 i1 u1 + – u2 + – + - + - i1 i2 u2 u1 端口物理量4个 i1 u1 i2 u2 端口电压电流有六种不同的方程来表示,即可用六套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 我们采用相量形式(正弦稳态)来讨论。 §14-2 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一、 Y 参数和方程 1 2 + - + - 线性 无源 由叠加定理有: 端口电流 可视为 共同作用产生。 令 矩阵 形式 方框中无受控源(互易网络)时有Y12=Y21 Y 参数矩阵 Y参数的实验测定 + - 线性 无源 + - 线性 无源 Y--- 短路导纳参数 自导纳 自导纳 转移导纳 转移导纳 对称二端口是指两个端口电气特性上对称。电路结构左右对称的,端口电气特性对称;电路结构不对称的二端口,其电气特性也可能是对称的,这样的二端口也是对称二端口。 若 Ya=Yc 有 Y12=Y21 ,又Y11=Y22 (电气对称),称为对称二端口。 对称二端口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Yb + ? Ya Yc Z12 Z11 二、Z 参数和方程 由Y 参数方程 即: 其中 ? =Y11Y22 –Y12Y21 + - + - 线性 无源 矩阵形式 Z参数的实验测定 Z--开路阻抗参数 转移阻抗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 转移阻抗 互易二端口 对称二端口 Z 参数矩阵 三、T 参数 (传输参数) 和方程 + - + - 线性 无源 (注意负号) 矩阵形式 T 参数矩阵 由(2)得: 将(3)代入(1)得: T参数亦可由Y参数方程导出 互易二端口 对称二端口 T11 T22- T12 T21=1 T11= T22 T 参数的实验测定 开路参数 短路参数 转移导纳 转移 阻抗 四、H 参数和方程 H 参数方程 矩阵形式 + - + - 线性 无源 H 参数也称为混合参数,常用于晶体管等效电路。 H 参数矩阵 H 参数的实验测定 互易二端口 对称二端口 开路参数 短路参数 + - + - 线性 无源 注意:H参数含义 1. 六套参数,还有逆传输参数和逆混合参数。 2 .为什么用这么多参数表示 (1)为描述电路方便,测量方便。 (2)有些电路只存在某几种参数。 Z,Y均不存在 Z不存在 Y不存在 3.几种参数相互间关系参见书P378表16 —1 小结: 4. 互易二端口有三个独立参数,对称时只有二个独立参数 5 .含有受控源的电路四个独立参数。 T11 T2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