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共心理学授课教案.pdf

发布:2019-03-18约5.69万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心理学授课教案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一、 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 2 、本章难点:心理实质 二、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三、 教学时数:4 课时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 (一) 心理现象的特点 第一,不具形体性。 第二,隐蔽性。 第三,主动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动物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自发的、本能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心理虽然丰富多彩,很神秘,但不是莫测的,并非不可知,只是难知而已。 第四,外露性。它可以通过人的语言、表情、动作、生理变化等表现出来。 (二) 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人的心理是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为研究方便起见,按照共性和个性来分,我们把心 理现象分为两大类: 1、心理过程 就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由于人的心理过程的 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把它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既区别又联系的三个过程。 (1)认识过程:也就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合想象等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 从感觉开始的。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记忆: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甚至一些动物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我们人类。 但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是因为人不仅能感知和记忆事物,还能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堆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这种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不仅如此人还可以对感知和记忆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这是一种特殊的思 维形式——想象。例如嫦娥奔月等,都是人们想象的结果。 总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是人是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认识过程的这几个方面是由低到高逐渐发展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 步发展。 (2 )情感过程 它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决不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总要对它所认识的事物采取一定 的态度,产生某种主观的体验。 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3 )意志过程 人在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的目的计划,并以此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 动,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的的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的这几个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和隔绝的,而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 ①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认识的正确而深刻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和 坚强的意志。 ②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有重要作用,起动力作用。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去积 极的认识事物。 心理过程所揭示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特点,但是人的心理是各不相同的,表现在: 2、 个性心理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受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不同,使人 与人之间在整个心理面貌上出现差异。这种表现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叫个性心理。它由个性 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1)个性倾向性 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倾向于什么方向,如,有人偏重于物质需要、有人偏重于精神需 要。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 )个性心理特征 在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个性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它是个性中典型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如,有的人记得快,有的人记得慢,这是能力的差异;有的人脾气 暴躁,有的则不慌不忙,这是气质的差异;有人谦虚,有人骄傲,有人脆弱,这是性格的差 异。 3、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使心理活动在某一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