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色金属选矿技术及成就.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沙矿冶研究院黑色金属选矿技术及成就
曾尚林
与我国十大钢铁公司及其它大中型钢铁企业和矿业公司均有良
好的合作,主要的业绩有:包头白云鄂博、攀西地区、广西大厂、甘
肃金川和湖南的柿竹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五大多金属共生资源基地,
其开发利用一直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我们是包头白云鄂博铁、
稀土和铌多金属共生资源,攀西地区铁、钛和钒多金属共生资源开发
利用过程中选矿技术的主要负责单位,虽然前后有包括美国、德国在
内的二十多家研究单位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两大基地的选矿厂均
以我们研发的技术(包括工艺、主体设备、药剂)为建设(或改造)
方案。
我国铁矿选矿领域几次革命性的进步都是由我们院突破的:
① 改写红铁矿不焙烧就无法应用的历史:在1975 年前,我国仅
能采用弱磁选回收磁铁矿,红矿(赤铁矿、镜铁矿、褐铁矿等)必须先
焙烧使其相变成人工磁铁矿才能再用弱磁选设备回收,余永富院士和
苏启林教授领导的团队结合武钢大冶铁矿难选中矿的选矿流程进行
了大量研究,并开发了SHP 系列强磁选研究,该设备分选区磁场强度
高达 1.5T,该机的成功开发应用及整体工艺流程的改进,使大冶铁
矿磁、赤、褐铁矿得以工业应用,大冶铁矿弱磁—强磁流程的成功工
业应用,改写了我国赤铁矿、褐铁矿等弱磁性氧化铁矿石不焙烧就无
法大规模回收利用的历史,使该类型矿石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了质的
飞跃,对促进我国铁矿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 鞍山式贫磁、赤铁矿的选矿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鞍本地
区赋存了我国20%以上的铁矿资源,鞍山式贫磁、赤铁矿的选矿技术
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我院张泾生教授领导的团队结合该地区资
源特点在 “六五”、 “七五”期间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1986 年
采用我院开发的SHP 湿式强磁选设备,研发成功 “弱磁—强磁—阴离
子反浮选”工艺技术和RA 系列阴离子反浮选药剂,首次实现不采用
焙烧工艺也得获得TFe 65%以上铁精矿的梦想,自该工艺流程在鞍钢
齐大山、调军台选矿厂成功应用以来,已成为经典工艺流程在我国同
类矿山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从而使我国鞍山式磁、赤铁矿选矿技术达
到世界领先水平。结合该工艺流程而采用的四种阴离子反浮选药剂
NaOH、SD、CaO 及 RA 系列阴离子捕收剂也成为经典药剂制度沿用至
今,尽管各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在阴离子捕收剂改进方面做了很多
工作,阴离子捕收剂种类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始终没有超越
研发初期开发的铁矿阴离子反浮选四种药剂、30℃的矿浆温度的经典
药剂制度,“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技术成功应用于鞍本
地区并广泛推广应用于 太钢、莱钢、舞阳钢铁公司、唐钢司家营等
同类矿山,使这类型矿石的选矿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极大地推
动了我国铁矿选矿技术的发展。
③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请曾维龙教授总结)
我国攀枝花—西昌地区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达到 100 亿吨,
攀西地区的TiO2 储量占全国的90.6%,占全球的35.1%,攀西地区
的V2O5 储量占全国的87%,被称为中国三大聚宝盆之一,是世界瞩
目的钒钛之都。为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国家组织了全国几乎所有与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相关的大型的科研
院所与大学对这种以铁钒钛为主,并伴生钴、镍、铬、钪等宝贵金属
的矿产资源进行了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并取
得了重大突破,使攀西地区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为国家的经济建
设提供了急需的钢铁、钒、钛等产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大会战
中,长沙矿冶研究院在选矿战场上脱颖而出,最终根据长沙矿冶研究
院提供的技术建成了攀枝花选铁厂与选钛厂,并确立了长沙矿冶研究
院在钒钛磁铁矿选矿方面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
但科技进步是无止境的,在攀枝花选铁厂与选钛厂建成后,国家
将攀枝花资源的综合利用列入了“六五”、 “七五”、“八五”、“九五”、
“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长沙矿冶研究院在这几次科技攻关中不断取
得新的突破,在选铁厂解决了旋流器加细筛的联合分级技术难关,使
攀枝花选铁厂的生产技术指标上了 一个新台阶。针对攀枝花选铁尾
矿的矿石性质与粒度特性,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出了具有国际
先进水平的选钛工艺流程和电选机等先进设备,为攀枝花选钛厂的建
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又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
技攻关中取得了选钛工艺流程的优化、选钛装备与配套水平的提高、
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技术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