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硕考研:“宪法学”复习攻略.doc

发布:2017-05-19约7.6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法硕考研:《宪法学》复习攻略 知自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凯程教育真诚为您提供各种考研知识与技巧,希望使您的复习准备事半功倍。 ? 一、学习的重点。   第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规范、宪法的修改、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历史发展等。,从总体上来介绍宪法的一些基本理论。   这一单元复习的重点问题主要有这么5个:   1、了解宪法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2、宪法的本质特征;   3、宪法规范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4、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   5、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共同纲领》和4部宪法的基本情况。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问题。   这一单元复习的重点问题主要有这么5个:   1、人们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为什么);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   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即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单元:主要讲了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我国的地方制度(主要讲了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我国的司法制度(主要讲了我国的司法机关)?   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多,因此需要掌握复习的重点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有这么8个:   1、我国的国家机构和组织活动原则;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   3、国务院的性质、地位、职权;   4、县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职权;   5、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地位和职权;   6、特别行政区的自治制度和自治权力;   7、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运行体制;   8、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和运行体制。   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的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我国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没有好的选举制度,就很难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质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就很成问题。政党制度同样也非常重要,共产党是执政党,只有处理好同其他各政党的关系,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才能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才能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轮流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单元复习的重点问题主要有:   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原则、秘密投票原则、对代表实行监督的原则、给予物质和法律上的保证原则等);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成形式)。   第五单元:主要讲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问题。这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放在最后单独一章,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主要讲了我国公民八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和四个方面的基本义务)。?   这一单元复习的重点问题主要有这么3个:   1、了解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   2、权利的界限(即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否则就是无政府主义);   3、公民要依法承担义务(只享受权利是不行的,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等)。   以上是整个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各单元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问题。学员在复习教材时务须重点把握。   二、学习的难点   1.古代中国和西方在运用宪法一词时,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近之处在于二者都有法律的含义,并有优于一般法律的倾向;不同之处在于古代西方宪法一词的含义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意义,而古代中国宪法一词的含义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无论如何,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才出现的,与古代宪法的含义有着根本的不同。2.宪法是近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具有一般法的特点,但是宪法又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使之区分于一般法律。宪法何以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何以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以及宪法的本质何以在于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注:这里用的是政治力量,而不是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是《宪法学》的难点所在,学员应当用心体会。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学员应当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理解。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学员应结合相关的背景材料来体会。宪法的基本原则较为抽象,是学员理解的难点所在。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有效途径、宪法的实施、宪法实施保障以及完善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体系是应掌握的重点,也是难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