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的旁路处理技术与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的旁路处理技术与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滇池作为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安宁市境内。近年来,滇池流域的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加快,生活污水、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等因素使得滇池流域的水质逐年恶化。据统计,试点监测的32条河流中有22条水质劣于IV类,甚至有河流水质达到了劣V类,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同时,由于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手段已经难以解决滇池流域的水质问题。
旁路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污染治理手段,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河道污染物转化为安全、无害的物质。因此,研究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的旁路处理技术与机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滇池流域的水质状况,还有助于探索新型的水污染治理手段,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的旁路处理技术与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旁路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探究其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中的适用性和优势。
2.设计并建立试验模型,对不同滇池流域河道的水质进行旁路处理,并对处理前后河道水质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旁路处理的净化效果。
3.通过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环境监测和分析,探究旁路处理技术对于水质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的去除率,以及实现净水的机理。
4.分析旁路处理技术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中的经济性、可拓展性和持续性等因素,为旁路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料研究:对旁路处理技术和滇池流域河道水质进行综述和阅读,了解国内外旁路处理技术的进展和滇池流域河道水质状况。
2.试验模型设计与搭建:根据所选取的河道水质指标和水体特性,设计并搭建试验模型,模拟滇池流域河道的实际水质状况。
3.实验组织与数据采集:根据试验模型,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合,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4.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旁路处理技术对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机理等方面的结果。
5.结果呈现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旁路处理技术的理论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旁路处理技术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四、预期成果
1.研究旁路处理技术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中的适用性和优势,并揭示其净化机理。
2.建立滇池流域河道水质的实验模型,并进行旁路处理实验,研究旁路处理技术的净化效果。
3.实验数据分析和评价,给出旁路处理技术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中的经济性、可拓展性和持续性等方面建议和评估。
4.提出旁路处理技术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净化中的可持续性和应用前景。
五、研究时间表
1.文献调研和试验方法的确定:2021年1-2月份。
2.试验模型设计和建立:2021年3-5月份。
3.实验组织与数据采集:2021年6-9月份。
4.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021年10-11月份。
5.结果呈现和讨论:2021年12月份,完成论文的撰写和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