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4巷斜石门掘进作业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鉴定4巷斜石门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况
117鉴定4巷斜石门从西翼1365标高探煤3#巷煤仓口开口,按1740方向、300倾角度掘上山,穿层岩巷设计长度44m,揭穿17#煤层。
二、巷道名称
117鉴定4巷斜石门
三、巷道用途
该巷道主要承担17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工作。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煤矿安全规程》
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三、《金龙川煤矿开采设计方案》
四、《金龙川煤矿安全专篇》
五、《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六、《煤矿防治水规定》
七、《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备标准》。
八、《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基本规定》(国办发[2003]58号)。
九、《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
十、《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
十一、《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十二、已审批的金龙川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安全专篇》。
十三、掘进各工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以及矿有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和制度。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水平名称 一 水 平 地面标高(m) +1485 ~+1530 井下标高(m) +1365.8~+1394.9m 地面的相对
位置及建筑物 目前掘进工作面在矿区西部,地面主要为山坡地 井下位置及
掘进地面
设施的影响 117鉴定4巷斜石门从西翼1365标高探煤3#巷煤仓口开口,按1740方向、300倾角度掘上山,穿层岩巷设计长度44m,揭穿17#煤层,其开口坐标xy=2935694;z=1365。该掘进工作面地表无水库、河流、铁路及重要建筑物,且该掘进工作面埋深较深,掘进期间对地表无影响。 邻近采区
开采情况 该掘进工作面正北面为11601工作面,东北面为计划开掘进的117鉴定2巷,下部为1353皮带运输巷、1353轨道运输巷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
117鉴定4巷斜石门从西翼1365标高探煤3#巷煤仓口开口,按1740方向、300倾角度掘上山,穿层岩巷设计长度44m,揭穿17#煤层。
从21#煤层开始掘进,穿层层位描述如下:
1、粉砂岩,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水平层理,间夹浅色细砂条带,有时为泥质粉砂岩等代替,厚度变小时常变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2、20#煤层,黑色块状,半亮型煤,厚度变化大,煤层普遍发育,结构多数单一,厚煤点才见含有夹石,虽有少数可采点,均呈零星分布,顶板为厚层状钙质细砂岩时与19#煤层易于区别。
4、粉砂岩、钙质细砂岩,该层段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在井田南部一般以钙质细砂岩为主,薄至中厚层,显断续的水平层理,有时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所取代,北部厚度较小,一般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间夹细砂条带,显断续水平和缓波状层理,泥质胶结。在井田南部钙质细砂岩发育。
5、19#煤层组,该层一般顶底为煤层,其间夹碎屑岩:煤层为黑色,暗淡型煤,细条带状结构,煤质较差,厚度变化大,顶、底的煤层分别称19上、19下煤层。其间夹碎屑岩一般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厚度2.0~4.0米,一般2.3左右,19上煤层厚0.2~0.4米,一般厚0.3米,不含夹石,局部有尖灭现象。19下煤层发育较好,厚度0.3~0.5米,一般0.4米,一般不含夹石,煤层变厚时,含泥岩夹石,夹石厚度一般均大于煤分层厚度。
6、粉砂岩,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显断续缓波状层理,有时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所有代替,项底均有薄层状泥岩,分别为18#煤层底板和19#煤层伪顶,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和碎片化石。
7、18#煤层,煤质劣,厚度小,一般不可采,有零星的可采点出现,尖灭时常出现,有时为炭质泥岩代替,一般不含夹石,厚时多数含一层夹石,上下发育薄煤线。
M17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描述如下:
该煤层是矿区煤组中第二层局部可采煤层,产于煤组中段的中部靠下的粉砂岩中,该煤层以粉砂岩为顶板,粉砂岩顶部为灰色、深灰色含粘土质的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和黄铁矿结核,一般厚0.5米,其下为深灰色粉砂岩,间夹少量细砂条带,有时为泥质胶结的细砂岩、泥粉砂岩所代替,局部为钙细砂岩,富含保存完整的羊齿类植物化石 ,该层段岩性、厚度变化较大,距16煤层底板1.0米左右,局部发肩为一薄煤线,一般厚0.2米,有时离16煤层底板很近,成为16煤层的一个分层。
17#煤层,黑色,半暗至半亮型块状煤,厚度一般在0.7米左右变化,结构单一,极少含夹石,硫分低。为井田内局部可采煤层之一。
17煤层底板为煤粉砂岩,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显断续的缓波状层理。顶部普遍有一层含植物根部化石和粘土质的泥岩,底部一般有一 层厚0.2米左右的黑色泥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