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古诗两首–石灰吟.ppt

发布:2017-05-03约1.99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千锤万击:   若等闲: 全:    清白: 人间:;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石灰的自述;石灰的生产;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写下这首诗时有怎样的志向? ;;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 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他家时,才发现他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喊冤。;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吟起这首诗。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来读《石灰吟》!;;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 ) ”和“( )”,即使“( ) ”也要留下( )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的高尚情操。 ;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爝火,小火把。鼎彝,指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抄写《石灰吟》。 3、按照我们今天学诗歌的方法自学《墨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