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我.doc

发布:2017-04-22约9.6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活动讨论等 教学准备 学生地图册或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新课导入】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等都有所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有一句诗“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江的水为什么会向东流进大海呢? (讲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江河的水自西向东反映了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启发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活动2)读图2.1“我国东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板书:1、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思考)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大约是多少米?三级阶梯上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三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大致在什么地方? (归纳)我国地势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青同学们在图上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的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2。2上描绘这条界线;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这里的平原是由众多东流入海的河流,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冲积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浅的黄色表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看到一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地势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板书]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三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500米以下 (练习1)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与我国相符的是(B) 西 东 西 东 西 东 西 东 A图 B图 C图 D图 (练习2)活动题1:在图2.3中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并完成填充图册P9第3题。 (分组讨论)课后活动题2、3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1题;B组:2题;C组:3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问题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