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II二氧化碳催化转化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代催化剂: Darensbourg, D. J. et al Macromolecules 1995, 28, 7577-7579 第二代锌基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活性,它们是基于2,6位取代的酚类,锌的这些酚类配合物在甲苯中形成二聚体,二聚体可以方便的用醚配体打开形成扭曲的四面体物种。 聚碳酸酯的合成 基于双亚胺型鳌合配体的锌基催化剂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在优化的条件下TOF可以达到2700mol-1(Zn)h-1 Cheng, M. et a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8738-8749 聚碳酸酯的合成 氯化四苯基卟啉铝 从仿生催化出发的卟啉及类卟啉体系催化剂 基于卟啉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的独特优点,且具有仿生学的意义成为聚碳酸酯合成催化体系发展的新方向之一日益受到重视。 氯化四苯基卟啉铝是第一个卟啉类聚碳酸酯合成催化剂,它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反应,室温下7天可以达到100%的转化率,且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很窄(Mw/Mn=1.15) Aida, T. et al Macromolecules 1986, 19, 8-13 聚碳酸酯的合成 聚碳酸酯的合成 Cr的Salen配合物作为催化剂 与卟啉具有相似的结构 更容易进行化学修饰 聚碳酸酯的合成 环氧化合物与CO2共聚过程中三种不同的反应路径 Paddock, R. L. et a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11498-11499 Darensbourg, D. J. et al Inorg. Chem. 2004, 43, 6024-6034 高效催化环氧环己烯和CO2共聚的 Cr(III) Salen 配合物催化剂 聚碳酸酯的合成 聚碳酸酯的合成 高压原位红外研究聚合机理 Darensbourg, D. J. et al Acc. Chem. Res. 2004, 37, 836-844 聚碳酸酯的合成 共催化剂浓度变化的影响 催化剂浓度变化的影响 催化剂和共催化剂浓度的影响 聚碳酸酯的合成 环氧环己烯二氧化碳共聚机理 聚碳酸酯的合成 Darensbourg, D. J. et al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4026-14038 环氧环己烯二氧化碳共聚机理 小结 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无论从环境角度,资源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很值得去探索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Michael Glantz, “What Makes Good Climates Go Bad? … and … Why Care?” USAEE/IAEE Meeting, 9-19-05 IPCC TAR WG I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Eli Ruckenstein et al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1995, 133, 149-161 Eli Ruckenstein et al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00, 204, 257-263 P. Ferreira-Aparicio et al J. Catal. 2005, 231, 331-343 Inoue, S. et al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1969, 7, 287-292 Darensbourg, D. J. et al Macromolecules 1995, 28, 7577-7579 Cheng, M. et a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8738-8749 Aida, T. et al Macromolecules 1986, 19, 8-13 Paddock, R. L. et a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11498-11499 Darensbourg, D. J. et al Inorg. Chem. 2004, 43, 6024-6034 Darensbourg, D. J. et al Acc. Chem. Res. 2004, 37, 836-844 Darensbourg, D. J. et al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4026-14038 参考文献 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利用 刘页 导师:包信和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502组 2006-04-12 温室效应及二氧化碳治理现状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利用综述 甲烷的二氧化碳催化重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