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U电法测井考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电阻率/电极/SP测井考试题
姓名 分数
填空题:
电法测井是应用电、磁理论来测量岩石的电性参数的测井方法;常见的CSU电法测井主要包括感应、侧向、微球、SP 、电极和微电极测井;SP英文全称为(spontaneous potential )。
感应最适用于不导电泥浆、油基泥浆或空井的情况下测井。
感应探头的核心部分是线圈系。它主要由发射线圈T和接收线圈R两部分组成。
感应曲线的半幅值点位置对应于地层界面。
对感应测井曲线的解释就是从测量结果中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即对感应测井的视电导率值进行各种影响校正,得到岩层电导率值。
感应和侧向测井,当井眼直径扩大厉害和泥浆导电性强时,就必须进行井眼校正;围岩影响与地层厚度有关。地层越厚,围岩影响越小。
通过纯砂岩扩散产生的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通过泥岩扩散产生的电动势叫吸附电动势。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矿化度时,砂岩相对于泥岩有负的自然电位异常,反之则有正的自然电位异常。
自然电位曲线的主要用途划分渗透性地层,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和估算泥质含量。
侧向马笼头中间是钢丝,钢丝外有10根导线,外层是绝缘橡胶构成的,全长24.5米;马笼头的第十芯对外壳阻值应大于50KΩm;
双侧向适用于高矿化度导电泥浆和高阻地层的测井。CSU双侧向的探头共有11个电极。
双侧向所测的主要是侵入带和原状地层的电阻率。CSU深侧向的发射极A0的电压是指M1或M2到鱼雷处的电压。浅侧向使用的是280Hz的电流源,它由下井仪线路产生;深侧向使用的是35Hz的电流源,它由LCM模块供给。CSU双侧向测井时应使用TCM和LCM模块。
侧向测井电缆芯1.4供电, 2、3、5、6缆芯传输信号。
微球形聚焦测井主要是测冲洗带的电阻率;侧向微球组合测井低侵时,三电阻率在渗透性地层的对比关系是MSFL〈LLS〈LLD,在高侵时的对比关系是,MSFL〉LLS〉LLD。
微梯度的探测深度是电极距的 1.4倍;微电位的探测深度是电极距的2倍;通常九米电极系4米电位电极的探测深度是电极距的2倍。2.5米电位电极的探测深度是电极距的2倍。
SP曲线在(渗透)层有明显的异常显示。
SP曲线在(饱和盐水)泥浆中幅度很弱。
SP曲线无绝对的零值,通常以(泥岩 )层作为基线。
马龙头上有8#、9#电极,分别是(SP)电极和(G)电极。
CSU双侧向的测量回路中,以( 鱼雷夹 )做为电压测量的零电位参考点。
双侧向的LLD探测深度是(6英尺),LLS探测深度为(3英尺)。
侧向仪器在套管中,在供电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烧坏仪器,不可执行(LOG)和(VIEW)命令,但是做(刻度)是允许的。
CSU双侧向测井过程中采用深、浅侧向的电流源的(功率)恒定,从而提高了仪器的测量范围。
自然电位质量控制标准是基线每100米偏移不超过( 10MV );
微球形聚焦的探测深度为( 2英寸)。
一般进行SRTC测井时,通过适当的格式选择,也可从测井资料中回放出微电位和微(剃度 )曲线。
DIT-D测SP用电极( M1L) 。
泥浆侵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高)侵和(低)侵。
DIT-EB可选用的频率有(10 )KHZ、(20)KHZ、(40 )KHZ。
问答题
1.请回答什么是SP泥岩基线:
答:在自然电位曲线中,泥岩自然电位相对稳定,形成平行于深度轴的直线。
2.叙述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
答:感应仪器线圈系中的发射线圈T通过发射频率为20KHZ的交变电流,到地层产生一个交变电磁场φ1,处于φ1的导电介质便会感应出环形电流I1,该电流的强度与地层的导电性有关,它又产生二次磁场φ2,该变化的磁场φ2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动电流,在测井中随着仪器中的移动把接收线圈中连续变化的电动势和电流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解岩性的导电性即是感应测井。
3.产生趋肤效应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答:产生的因素:(1)每个地层环都有它的自感;(2)所有地层环之间存在互感;(3)随着离开发射线圈的距离增加,发射功率存在衰减;(4)在距发射线圈一定距离的范围受磁性相反的磁场的屏蔽,这些磁场是由接近发射线圈的地层中的电流所激发的。
造成的后果:(1)邻近地层环的磁场影响紧邻的地层环的磁 场,引起在各自地层中电流的减少。(2)接近发射线圈(接近井眼)地层环中的电流(涡流)和发射电流的相位差90°,在一定距离上,它们可以有180°的相位差,从而造成接收线圈信号减少,电导测量减少。
那些因素会影响自然电位的测量?
答:井场漏电,电焊,地面电极线不通,地面电极位置不合适,地面电极有锈,井下仪器故障等。
5.双侧向适合在什么环境中测量?
答:高阻地层,一般大于200Ωm,导电泥浆中。
6.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