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8约2.1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概述 胆囊解剖 探测方法 结石声像图表现 ;胆囊结石定义---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 随着生活条件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不断提高,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据统计我国胆结石发病率约8%-10%,高发区可达20%。临床中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结石的诊断主要靠超声检查,因此超声对结石的检查及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胆囊解剖; 2、胆囊的大小—胆囊的大小可随储存胆汁的多少而改变,一般长约5-10cm,宽约2.5-5cm,壁厚平均约1.9mm,容量为40-60ml。 ;3、胆囊的分部---胆囊分为低、体、颈(有哈德曼袋)三部分。胆囊底钝圆形,是胆囊较膨大的游离部分,胆囊体为胆囊的中间部分,胆囊颈是胆囊体与胆囊管的结合部,由粗变细,多呈“S”形弯曲。颈部近端的袋状膨大结构,称哈德曼袋。; 4、胆囊的作用 胆囊颈部及胆囊管内黏膜皱襞形成螺旋瓣(Heister瓣),可调节胆汁的出入,但此并没有真正的瓣膜功能。使胆囊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有利于胆汁在胆囊内的储存及浓缩。 ;浓缩:使胆汁浓缩5-10倍。 排除:随进食间断排放。 分泌:每日分泌20ml粘液性物质,润滑和保 护胆囊黏膜。;第二节 探测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病人常规体位---仰卧位、左前斜位 二、基本切面 右肋缘下斜切面 右肋间斜切面 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纵切面 如下图: ;右肋缘下斜切面;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纵切面; 三、附加检查法 胃十二指肠充盈法 脂餐法 利胆法 体位改变法 ; 形态:梨形 大小:约9×3cm,壁厚小于3mm 胆汁:无回声区 壁:线状高回声,轮廓自然、光滑,边缘清晰 ;肝外胆管上段;1、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原因复杂,中年女性多见。 2、常合并胆囊炎且互为因果(可寒战、高热)。 3、可单发、可多发,亦可呈泥沙样。 4、主要临床症状:右上腹不适、隐痛及消化不良,并放射至右肩背部,胆绞痛,黄疸等。 ;5、结石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分为: ☆ 胆固醇性:胆固醇含量达70%以上,结石较大,可达数厘米,常单发,圆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因其含钙少,故X线不显影,又因其比重小,常漂浮在胆汁中。 ☆色素性: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胆固醇含量低于25%,呈泥沙样或颗粒状,常多发,X线平片不显影。 ☆混合性:含以上两种成分及钙盐,常多发,一般较小,表面光滑呈多面体,因其含钙较多,故X线透不过。 ;6、超声表现 主要分为典型结石和不典型结石两大类: (一)典型胆囊结石的超声三大表现:胆囊腔内出现稳定的强回声团或半月形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1.胆囊结石与胆汁的声阻抗差较大,使结石的 边界可清楚显示,因结石本身的形状、结构和成分不同而变现各异。 2.结构较致密表面较光滑的结石变现为“新月”形强回声,结构较疏松的结石因透声性好而表现为“满月”形强回声,数个堆积在一起的小结石可产生带状强回声。;3.声影--是与声束入射方向一致的无回声暗带。是结石对声能的吸收、折射、反射的综合效应。对结石的诊断具有特异性。直径0.2cm以下者声影不明显,数量较多时可形成强声影。 4.结石的比重重于胆汁,随体位可移动,对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达100%,可用于胆囊新生物的鉴别,有轻度粘连者,可轻叩腹壁。;单发结石, 满月型;颈部结石,新月型;(二)非典型胆囊结石表现: ◆充满性结石:腔内无回声液区消失,胆囊前半部呈弧形强回声,胆囊腔被声影取代,后壁不显影,若伴胆囊壁增厚,则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联征,即 “WES”征。 ◆泥沙样结石:胆囊最低位置分布强回声带,后方伴较宽声影。;◆胆囊壁内结石:胆囊壁见单发或多发的数毫米强回声及后方见 “彗尾征”,不随体位移动。 ◆胆囊颈部结石:结石与颈部紧密接触,其间无胆汁衬托,强回声减弱,声影混淆,易漏诊。需多切面观察,易坎顿引起梗阻。 ;胆囊结石术后遗留异常声像图;警惕:药物性假性结石;※如头孢曲松钠引起胆囊结石 形成条件—结石易发人群、大剂量使用 形成机理—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以原型排除体外,其中40%经胆汁和胃肠排泄。胆酸池内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