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课 时 教 案
课题: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复习 编写时间:2016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6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
用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
?
②宗法制
?
√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
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
?
√
?
④三省六部制
√
⑤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
√?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宰相制度的废除
?
√
?
②内阁的出现
√
③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
√
?
过程与方法: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问题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进程。
教学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教学用具:学海导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综合探究、比较、分析。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理解)
定义:西周开始,周王把王室直辖区以外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就是“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义务与权利:诸侯必须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并实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宗法制(理解)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王位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
实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等级制度,成为分封制的原则。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运用)
主要内容:首创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建立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建立地方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理解)
背景:西汉初年严重的王国问题。
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在王国内实行分封制),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为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
结果:王国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
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3.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
制度:中央设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下设路、府、州、县,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三省六部制(理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所沿袭。
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运用)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由汉至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理解)
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理解)
明成祖设置文渊阁,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出现。明朝时,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理解)
背景:清初皇权受到限制。
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
特点:皇帝口授旨意,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各部负责执行,完全秉承皇帝旨意。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布置作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南◇学海导航2016》第3-4页练习》
教学(后记)反思:
批 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 课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