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四川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鸦片战争D.抗日战争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19年B.1921年C.1927年D.1949年
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B、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更加公平
4、题干:以下关于世界近代史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
D、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5、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A.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B.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吸引各国使者、商人前来。
C.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D.唐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外来影响。
6、明朝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是指:
A.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要求考生按照固定格式写作。
B.明朝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形式,要求考生就经义作答。
C.明朝时期的散文风格,强调个人情感表达。
D.明朝时期的一种戏曲形式,用于民间娱乐。
7、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字统一工作
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8、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史记》是由司马迁编写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D.《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9、中国古代的哪个发明使得书写、印刷和绘画艺术得以快速发展?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10、下列哪项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
A.电灯
B.内燃机
C.电话
D.个人电脑
11、题干: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12、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实行郡县制
C.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
D.法律由中央制定,地方无权解释
13、【题目】以下关于唐朝诗人杜甫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作具有“诗史”之称
B.杜甫被誉为“诗圣”
C.杜甫的诗作多描绘田园风光
D.杜甫生活在唐朝的盛世
14、【题目】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市坊界限
B.宋代的商业繁荣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C.宋代的货币以铜钱为主,纸币不发达
D.宋代的商业城市如汴京、杭州等兴起
15、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D.推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16、以下关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行察举制,选拔地方官员
B.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C.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D.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和平谈判,但最终因为政治立场和利益冲突,导致谈判破裂,内战爆发。
问题: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简述国共和平谈判破裂的原因。
第二题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王封地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减,无力与中央抗衡。
材料二: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的诏令,然后交皇帝裁决;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的诏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事务。
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汉武帝颁布“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