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府参与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影响.doc

发布:2022-11-07约5.2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ORMTEXT 政府参与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影响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环境越来越无法预测,2020年不可控疫情的发生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大量的企业面对无法逆转的困境。债务重组成为这些企业的救命稻草,在这样一个严峻的环境下,我国也势必要将国家参与企业的管理提上日程。因此,深入了解政府在企业债务重组中扮演的角色,探讨政府是否能发挥好其作为企业决策者的作用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格外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及其债务重组的过程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政府对国企债务重组的影响。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府支持,债务重组,公司绩效 一、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根据相关资料给出的定义,债务重组指当债务人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困境、企业陷入财务困难出现现金流运转困难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照与债权人的约定对相关款项进行债务偿还的情况,经双方当事人协定或者法院判决,债权人最终同意做出让步并更改债务偿还形式的事项。 (二)债务重组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在我国起到主导性作用,国家成为自由经济的监督者、引导者。市场资金收紧导致违约债券的数量不断创下新高,而由于绝大部分违约的上市民企缺乏有效的资金弥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破产现象变得普遍。那么企业如何在破产清算和破产后债务重组中做出选择?破产清算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都有不可避免的损失,而债务重组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方利益,能够使濒临危机的企业通过此方式走出困境。债务重组的必要性地位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社会来说都越来越重要。 (三)债务重组的特点与方式 债务重组的特点,首先债务重组保护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债务重组本身而言,重组的公司一般出现了难以逆转的财务困境、经营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这些企业集中在相同的行业,而行业作为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两者之间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债务重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权益。另外,债务重组是一项政策性比较强的工作。我国在债务重组方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而新债务重组准则更加完备,尽管如此,债务重组的披露工作还有待完善。 债务重组的方式根据不同情况而不同的。不同情况下债务重组的方式选择相对灵活,并且实施债务重组不必只是单一的方式。对于债务重组本身来说,其主要方式包括:用企业的现有资产去清偿企业本身所背负的债务、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资本、通过与债权人协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对债务人的债务进行合法转移、合理的债务抵消、有效的债务豁免等。 (四)债务重组的程序与机制 企业的债务重组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首先,需要确定债务重组的有效主体,以及主体的相关重组条件是否真实合格。具体需要了解的信息从法律方面来说,包括主体的有效资格、法律条件以及待履行事务等。在确定各方面具体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债务重组方案的确定,分析不同方案债务重组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潜能等方面,协调债务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后,规划好债务重组方案,选择可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并要处理好债务重组的后续工作。 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是债务重组的两种机制。政府机制是指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或者手段进行干预来指导债务重组,也是政策性的债务重组。市场机制是指债务人债权人双方通过协商进行债务重组。目前市场机制是重组的主流机制,现行的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政府机制逐渐退出主流走向辅导监督的方向。 二、国有企业现状及其债务重组问题 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2018年这五年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整体呈平稳缓慢下降的趋势,维持在55%~58%之间,整体来看资产负债率较为正常,但考虑到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国有土地估值过高、应收账款存在相对高额的坏账等问题,这些因素也使得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问题依旧不容得忽视,如表1所示。 对于债务重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由于债务的账面价值一般高于资本的价值,当用债务转换的资本来清偿债务时,资本的价值就会被高估,导致财务报表的数据不真实。二是部分管理者的贪污腐败。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很多时候高管利用职位的便利违背企业的利益,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现象。另外,虽然国家对于债务重组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完善中,但效果并不是太乐观,因此以上分析可见政府的参与对于债务重组企业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说至关重要。 三、政府参与债务重组的途径——以中国二重的重组为例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重”)成立于1958年,自2011年以来,国内重大装备市场需求急剧下滑,中国二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11—2013年三年累计亏损60多亿元,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