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ppt

发布:2018-12-06约1.2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指在出生后或儿童期起病,因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激素不敏感而导致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但比例匀称。 一、分类:1、特发性和继发性 2、垂体性和下丘脑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80%因病因不明诊断,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合成以后,约3/4的患者在接受GHRH治疗时,GH水平升高,生长加速,病因在下丘脑 (二)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肿瘤科,影响腺垂体-下丘脑功能 (三)原发性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包括GH受体病(Laron侏儒症)、GH受体数目减少、GH受体后缺陷 三、临床表现 (一)躯体生长迟缓:患者出生时候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数月后躯体生长迟缓,不常被发觉,在2-3岁后与同龄儿童的差别显著,但生长不完全停止,只是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即3岁以下低于每年7㎝,3岁至青春期每年不超过4-5㎝。体态匀称,成年后多保持童年体形和外貌,营养状态良好。成年身高一般不超过130㎝ (二)性器官不发育或第二性征缺乏: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如;单一性GH缺乏者可出现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但明显延迟 (三)智力与年龄相称:智力一般正常,年长后容易抑郁寡欢、不合群,自卑感 (四)骨骼发育不全:X线摄片长骨钧短小、骨龄幼稚,骨化中心发育迟缓,骨骺久不愈合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1、身材矮小、身高年均生长率<4㎝,及性发育障碍 2、骨龄检查较实际年龄落后2年以上 3、血清GH基值明显降低或测不出 4、兴奋试验:兴奋后峰值低于5ug/L,正常人可超过10ug/L 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8岁:IGF-1<0.15IU/L;9-17岁<0.45IU/L 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IGFBP-3占92%,可以反映GH的分泌状态 7、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ug/L为下丘脑性,<5ug/L为垂体性 (二)鉴别诊断: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侏儒症 2、青春期延迟 :十六七岁尚未开始发育,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一但发育,骨骼生长迅速,可达正常人3、呆小病:甲减 4、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性分化异常疾病,患者表型为女性,性器官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 五、治疗 (一)生长激素:重组人GH(rhGH)供应量充足,治疗剂量为每周0.5-0.7U/kg,分睡前30-60分钟皮下注射效果较好,初用时,每年身高可长10㎝,以后疗效渐减 (二)生长激素释放素:24ug/kg,每晚睡前皮下注射,连续6个月,使用于下丘脑性GH缺乏症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适用于治疗GH不敏感综合征 (四)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一般可在12岁后小剂量间歇使用,每周一次,每次10-12.5mg,肌肉注射,疗程1年为宜,有时可以一年生长10㎝左右,但以后生长减慢 (五)绒促性素(HCG):年龄已达青春发育期,经过上述治疗不再长高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