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应用案例-警用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项目背景 我国的公共安全领域,公安部门正在努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造更先进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地理信息将使警用信息提高到复杂的空间层面,将大大开展信息应用的范畴,提升公安部门的业务能力。 目前,公安部门各警种已经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但实用的GIS系统较少。 为了使地理信息能够应用到公安系统的各个业务部门,并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在贡享基本地理信息的条件下,开发各个警种业务系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好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列入“金盾工程”23个一类项目中,成为“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提高行政效率,需要以各项公安工作信息化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从扬州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可以看出,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四级结构。系统建设的基础是首先要建立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包括数据采集规范、数据更新规范以及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然后在标准规范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的警用信息数据中心,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影像数据库以及其它外部资源数据等,形成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其次,在统一的警用信息数据中心基础上,建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的上传与下载、数据相互转换,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各公安机关之间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各相关业务警种的专业GIS应用系统。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从标准规范的建设,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数据,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从而形成扬州市公安局范围内警用信息的综合应用。 4.1 系统逻辑结构 从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图可以看出,系统建设首先对扬州市公安局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整合,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形成标准的、统一的扬州市公安局警用信息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扬州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目前两种比较流行的系统运行方式是: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它们都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实践证明它们两者很难相互替代。 根据系统网络结构和两种运行方式的特点,系统之间采用高速网络联结的(如市局与各分局、110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122交通指挥中心等)可采用C/S运行方式;反之,采用B/S的运行方式(如派出所、消防中队、交通中队等)。 5.核心技术 公安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一旦失误,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正确的技术路线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5.1 3S 集成技术 采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空间数据库进行管理,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RS(遥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更新。 1 、 GIS与RS 的集成: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而遥感( RS )是一种快速进行大区域空间数据采集和分类的有效手段,两者操作对象都是空间实体,相互之间联系支持、补充关系,两者的结合,是技术上的必须。 2 、 GIS 与 GPS 的集成:GPS 可以对空间数据库及时更新,同时它还可以为动态目标提供位置信息,结合 GIS 的图形显示功能可对动态目标(如警车、运钞车、救灾车、救护车等)进行动态监控,从而为应急指挥提供服务。 5.2 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 当前 GIS 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是采用关系数据库或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构成了数据 GIS 服务器,可以充分利用 RDBMS 数据管理的功能,利用 SQL 语言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同时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的海量数据管理、事务处理( Transaction )、记录锁定、并发控制、数据仓库等功能,使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实现了真正的 Client/Server 结构。 系统将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 5.3采用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 随着信息可视化技术( Visualization )、互联网络技术( Internet )以及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公安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中,为公安部门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犯罪分析、治安防范、综合辅助决策分析和 GPS 监控等方面的公安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可视化工具。 利用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公安管理人员分析、查询大量数据信息并以直观的电子地图方式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