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坡面治理工程 第三节 沟床固定工程 第四节 淤地坝工程 第五节 小型水库工程 第六节 护岸与治滩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水土保持工程是应用工程的原理,主要是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防治水土流失,目的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布设原则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将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① 坡面治理工程; ② 沟床固定工程; ③ 淤地坝工程; ④ 小型水库工程; ⑤ 护岸与治滩造田工程 规划布设原则: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之间的合理配置原则; 坡面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相结合的原则; 沟坡兼治,上下游治理密切配合的原则。 二、水土保持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程与一些基础性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环境科学均有紧密的联系。 1.水土保持工程与气象学、水文学的关系 一方面要根据气象、气候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径流、泥沙运行的规律采用相应的措施,抗御暴雨、洪水、干旱、大风的危害,并使其变害为利; 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治理,能对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及水文特征加以调节与改变。 2. 水土保持工程与地貌学的关系 地形条件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蚀及风蚀等水土流失过程则对塑造地形起重要作用,地面上各种侵蚀地貌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3.水土保持工程与地质学的关系 水土流失与地质构造、岩石特性有很大关系。许多水土流失作用如滑坡、泥石流等均与地质条件有关,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地基、地下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运用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的专业知识。 4.水土保持工程与土壤学的关系 土壤是水蚀与风蚀的主要对象,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渗水、蓄水和抗蚀能力,改良土壤性状,保护与提高土壤肥力与防止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关系。 5.水土保持工程与应用力学的关系 为了查明水土流失原因,确定防治对策、除了水力学、泥沙水动力学、工程力学外,还需要土力学、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应用科学方面,水土保持工程学与农学、林学及农田水利学、水利工程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 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工程、梯田工程和沟头防护工程等。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短径流流线,消减径流冲刷动力,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保持水土,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 一、斜坡稳定性分析 斜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斜坡上和斜坡附近的工矿、交通设施和房屋建筑等的安全。要保持斜坡处于稳定状态和治理不稳定斜坡,首先要进行斜坡稳定性分析。 (一)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1. 地质条件 2.水文条件 3.振动作用 4. 斜坡形态 5.植物固定斜坡的作用 (二)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自然历史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和工程地质比拟法。在实践中,这三种方法应相互验证、彼此补充,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自然历史分析法能得出定性结论,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力学分析法和工程地质比拟法,为定量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是分析论证的发展方向,但要建立在正确的地质分析基础上。 力学分析法是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可以得出稳定性的定量概念。 二、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上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 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导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 (一)挡墙 挡墙又称挡土墙:可防止崩塌、小规模滑坡及大规模滑坡前缘的再次滑动。用于防止滑坡的又称抗滑挡墙。 挡墙的构造:重力式、半重力式、倒T型或L型、扶壁式、支垛式、棚架扶壁式和框架式等。 (二)抗滑桩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将其固定在滑床的桩往往使用抗滑桩,土方量小,省工省料,施工方便,工期短,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抗滑措施。 根据滑坡体厚度、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和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桩或钢筋(钢轨)混凝土桩等。 (三)削坡和反压填土 削坡:主要用于防止中小规模的土质滑坡和岩质斜坡崩塌,削坡可减缓坡度,减小滑坡体体积,从而减小下滑力。 反压填土:在滑坡体前面的阻滑部分堆土加载,以增加抗滑力。填土可筑成抗滑土堤,土要分层夯实,外露坡面应放砌片石或种植草皮,堤内侧要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