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免疫规划月工作计划.doc

发布:2017-03-24约2.48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免疫规划月工作计划 六门乡卫生院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切实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和落实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增强儿童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现制定我乡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继 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坚持 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奋斗。 二、工作任务、目标 1.建卡、建证及接种率指标:2015年所有出生儿童、流动儿童、返乡儿童均应 建卡、建证,建卡、建证率均达100%,儿童建卡、建证人数不得低于总人口数的10‰ /每村,4岁以内儿童卡、证合格率和吻合率均达100%,并将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 息录入“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各年龄组儿童的疫苗接种卡、证、 册及信息录入相符率要达到100%。继续保持免疫规划内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达95% 以上,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和百白破加强合格率达95%以上的指标;卫生院接 生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必须达100%。 2.麻风、麻腮、流脑、流脑A+C、乙脑、甲肝等疫苗的接种:2008年实施扩大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以来,各村必须高度重视麻风、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 等疫苗的规范接种工作,按免疫程序切实提高儿童各苗接种率。且规范登记接种卡、 证、薄,逐月向卫生院递交“预防接种登记薄”,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及时录入“国 家接种信息平台”。 3.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和管理:继续规范和完善县、乡、村三级 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冷链设备档案,规范冷链设 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摆放,进一步完善疫苗注射、稀释液、冷藏包、冰排领发、 回收、销毁记录,疫苗必须以剂次为单位规范登记,做到账物相符,每天早晚及时 如实记录温度,报损疫苗须报批且规范填写报损单。 4.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指标:2015年,继续巩固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成果, 确保无白喉和脊灰病例,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1/十万以下,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 的发病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状态,同时加大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麻疹、乙肝、甲 肝、流脑、乙脑和肺结核的发病,遏制各疾病蔓延。 5.加强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监测:继续加强AFP、麻疹、新破、流脑、乙脑等 疾病的监测,AFP病例报告率达1/十万以上,AFP病例及时调查率、个案完整率、双 份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60天随访率均应达100%。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发病 率达2/十万以上,对发现的每一例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甲肝病例及疑似病例 均及时报告,24小时调查率和合格血液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均应达100%。对每 一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或疑似病例均做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调查及时率和个案完 整率达100%。每旬对所辖范围内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及时监测,并报送报表至疾 控中心,及时监测率和报送及时率均达100%。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对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要立即开展调 查处置和上报工作,收集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资料,积极开展个案调查。认真收 集辖区内所发生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按要求及时填写AEFI报告卡并按时上报。 附件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治疗组 7.示范门诊建设和定点接种工作:按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接 种率和接种成功率,预防接种门诊和定点接种点按要求规范开设,必须实行每月(或 每周)接种,每次应种儿童通知率达100%,接种儿童体检率、体检登记率、每名儿 童每次接种时接种单使用率和填写完整率均应达100%。 8.麻疹控制项目: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2015年度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工 作,对新入学、入托儿童查验证率达100%,补证和全程补种率均达100%。 9.计划外接种: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为有效降低疫 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其暴发流行。我院对所辖范围内村级计划外疫苗的督 查不得少于3次。 10.免疫规划的宣传:按照要求认真开展2015年“4.25”计免宣传日的宣传工 作,规范乡村两级宣传标语,全年宣传免疫规划的专刊不少于4期。乡镇所在地永 久性宣传免疫规划标语不少于3条,各村卫生室和接种点永久性宣传免疫规划标语 不少于1条。 11.儿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 2015年组织辖区内村医开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