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bt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T项目实施技术建议书
(三)项目施工方案
1、投标人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人员编制及技术能力
为确保本工程“高速、优质、低耗”建成,组建项目经理部,在全公司范围内精心挑选具有丰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管理技术干部组成管理机构。我公司将加强对项目部的监管,确保项目部的日常生产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人员见“六、投标书附表格式”中“《表5(a)投标人拟委任的本合同工程施工主要人员汇总表》”和“《表5(b)投标人拟委任的本合同工程施工主要人员简历表》”。
2、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1施工测量
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测量控制,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
2.1.1平面控制测量:对施工现场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在现场每100米左右建立一个控制点,创建通视情况良好的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定期对导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校验,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以求控制网达到精度要求。
2.1.2平面轴线测量:以导线控制网中相通视的两个导线点为基线,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细部各部位放样,并做好记录及复核工作,使细部各部位放样符合规范及精度要求。
2.1.3高程控制测量: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网,对等级水准点进行复测和加密测量,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定期对水准点进行复测;细部的高程测量采用高程控制网中的点位引测到施工部位并进行闭合返测,按规定误差范围进行精度控制。
2.2试验方案
为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我单位派出技术骨干负责工地试验室,房屋面积120m2,并配备必要的试验仪器设备。工地试验室设专职试验室主任1人,专职试验工程师2人,试验员4人。
2.3路基工程施工
2.3.1铣刨旧路面
(1)严格按照安全施工交通管制要求设立相关标志牌,建立工作区。相关人员、设备必须在保护区内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2)认真测量,科学确定铣刨范围及铣刨深度。原则上在满足设计要求标高路段不实施铣刨,对于属于设计需铣刨路段根据实测高程划定铣刨区间,确定各铣刨区间的平均铣刨深度。
(3)根据计算的铣刨深度,先进行靠近中央分隔带部位的铣刨拉毛。要求铣刨拉毛作业前根据基准点准确调整铣刨机基准面、横坡、铣刨深度,找平仪始终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当一个铣刨段中包括几个连续铣刨区间(即区间连续,各区间的铣刨深度不同),可以实施连续铣刨拉毛,在铣刨中调整铣刨深度,保证路面纵向平顺。在铣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三个关键阶段以确保铣刨拉毛效果:第一阶段是开始铣刨过渡段,铣刨机铣刨深度要从零缓慢调整到计算的铣刨深度;第二阶段是铣刨过程中铣刨深度调整段,在进入连续的下一个铣刨区间时,无论是增大还是减小铣刨深度,都要从原铣刨深度逐渐调整到新的铣刨深度,严禁突变,这就要求在划定铣刨区间时标定好调整过渡段的位置;第三阶段是结束铣刨过渡段,铣刨机也要将原铣刨深度缓慢降低到零。
(4)进行铣刨拉毛面的清扫工作。采用清扫车或人工进行遗留铣刨料的清扫,防止影响后续铣刨拉毛工作。
(5)检查各铣刨拉毛面,当发生相邻两铣刨面产生大于5mm错台时,要再进行铣刨拉毛修理。
(6)对铣刨拉毛面的缺陷进行及时处理,如松散部位的清除与修复,裂缝处及时灌缝等。
(7)彻底清扫铣刨拉毛面,用高压气将表面浮灰吹净,确保铣刨裸露面洁净、干燥。
(8)采用粘层油对铣刨拉毛面进行喷涂,每平方米用量不超过0.6kg,要求表面不露白。
2.3.2路基挖方
施工时要严格遵循从上至下的顺序逐级开挖,切实做到开挖一级、防护加固一级。待上一级加固工程完成并能正常发挥加固作用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土方开挖工作。拟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自卸车进行挖运。施工过程中及时测量检查,避免超欠挖,边挖边修整边坡,以防坍塌和重复作业。
2.4路面工程施工
2.4.1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
本项目路面底基层为水泥稳定风化砂结构,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水泥含量均不应超过6%,基层、底基层水泥选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在6h以上的水泥。基层用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4.1.1材料准备:提前采购合格的砂石料及水泥存放于料场,试验室提前做好原材料试验准备,并根据实验数据准备好配合比。
2.4.1.2施工机械选择:选用自卸汽车来运输水泥稳定砂砾料,摊铺机进行摊铺,压实选用18吨振动压路机。
2.4.1.3测量放线: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前必须对基底重新进行一次测量放线,以保证正确无误。并对以后水泥稳定砂砾每层施工摊铺厚度提供控制点。
2.4.1.4路面底基层、基层的摊铺
摊铺要避免产生粗、细料离析。摊铺质量直接影响压实度、路拱、平整度、厚度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外观质量。所以必须严加控制,才能保证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质量满足规范各项要求。(1)首先要严格检查底基层的纵断高程和横断面坡度,检测指标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