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心理护理.ppt

发布:2019-01-17约3.35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心理护理 第一节 心理护理的任务及方法 第二节 医患关系 第三节 患者心理 第四节 特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 第一节 心理护理的任务及方法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是护理工作者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给病人以关怀、支持和帮助,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所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病人的心理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护理的特点 1.广泛性与连续性 2.复杂性与个别性 3.心身统一性与心理能动性 4.社会性和发展性 三、心理护理的目的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的心理成熟和发展。包括:自我实现 、自我接受、自我完善。 四、心理护理的原则 1.交往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健康教育原则 4.自我护理原则 5.保密性原则 五、心理护理的程序 (一)广泛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观察 2、交谈 3、座谈 4、心理测量 5、记录 (二)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护理目标的过程。 它是护理程序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三)心理护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1.一般心理护理 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协调并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3)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4)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5)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6)丰富患者的治疗生活 (7)让疗效显著的患者介绍经验 (8)良好的医护形象 2.特殊心理护理 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患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心理护理,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等。 (四)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1.效果评价的作用 对心理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及时、适当的评价,可以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随时修正和补充计划内容,保证其不断地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最终确保心理护理目标的实现,并促进心理护理工作的条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效果评价的方法 对心理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方法不一而足。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客观、公正地记录观测指标,力求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 具体方法除了有目的、有计划、有记录的观察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各种有针对性的量表或问卷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也可采用现成的比较成熟的调查量表来对患者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一、概念 二、护患关系的特点 ◆目的性----促进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发展(躯体、心理、社会) ◆中心性----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认知和情感) ◆尊重性--在不与治疗和护理计划矛盾下,尊重病人的习惯 ◆保密性--尊重个人隐私、保护患者利业益 ◆相互性--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相互接受 第三节 患者心理 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由于疾病的性质、程度、预后以及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文化知识素养的差异,心理反应的强弱和对疾病过程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 患者和患者角色 (一)患者 患者是指社会人群中那些与医疗系统发生关系 ,正在寻求医疗帮助的人群。 (二)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与患者的行为有关的心理学概念,指被医生和社会确认患病,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提供医疗帮助并已得到这种帮助的人。 (三)患者角色的类型 (四) 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患者的求医行为 (一)求医行为的分类 (二)求医行为的原因 (三)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三、患者的心理反应 (一)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二)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四节 病人在不同病程中的 心理及护理 一、疾病开始时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二、疾病接受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三、疾病恢复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四、重危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第五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 心理特点及护理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三、中年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四、老年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第六节、濒死患者的 心理特点及护理 1、濒死患者的心理特点 2、濒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七节、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1.精神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2.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 * 对定义的理解: 1、首先强调个体化的护理:包括病人和病人家属; 2、护理的内容: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 3、心理护理的过程是复杂的,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具体是 1)树立信心:解除 病人对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