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YNSOZ-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5-03-05约1.78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YNSOZ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

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ACodeofPracticeforBudorcastaxicolorCorridorDesign

inGaoligongMountain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云南省动物学会发布

I

目次

1前言Ⅲ

2引言Ⅲ

3范围1

4规范性引用文件1

5术语和定义1

6设计原则2

7设计依据3

8高黎贡羚牛生态廊道设计方法6

9廊道监测评估与改造设计6

附录A基础资料7

附录B各因子阻力系数值8

附录C影响因子的总权重表10

附录D核心家域示例图11

附录E生态廊道评估示例图1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动物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水旺、李学友、胡哲畅、胡文强、于秋鹏、蒋学龙。

III

引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增多,土地利用改变等;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且近

几十年来这种丧失在不断的加速。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受到的威胁最为严重。在高黎贡山地区,

由于近些年种植业的扩张、公路和水利设施的兴建,导致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大量人工

隔离带,从而造成高黎贡山地区的喜马拉雅扭角羚(以下简称“高黎贡羚牛”)种群栖息地

岛屿化、破碎化,将高黎贡羚牛种群隔离于不同的“孤岛”中,严重阻碍种群间交流,威胁

高黎贡羚牛的生存。目前对羚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秦岭亚种和四川亚种,作为指名亚种的高

黎贡羚牛的保护性研究工作明显不足。根据我们对高黎贡山大型哺乳动物长期监测数据的初

步分析结果表明高黎贡羚牛在高黎贡山地区呈现不连续分布;适宜栖息地分析结果也表明栖

息地斑块化、破碎化较为严重,南中北种群的交流存在巨大的障碍。不同分布区的种群之间

隔离严重,进而会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因此高黎贡羚牛的保护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栖

息地修复并修建生态廊道以促进不同区域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随着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高黎贡山旗舰物种的生态迁徙廊道建设也必须跟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黎贡地区野生动物全景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与安全评估示范》对高黎贡

羚牛生态廊道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此,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的牵头下,从2023年10月开始

组织实施《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策划起草工作。

IV

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高黎贡羚牛生态廊道的规划步骤,并确立了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生态廊

道的监测评估与优化改造的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因受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