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走近孔子和孟子.doc

发布:2016-12-04约2.2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走近孔子和孟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了解《论语》、《孟子》,积累背诵孔、孟哲理名言。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积累国学精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第一组:搜集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 展示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氏,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3)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2:孟子的主要思想: 性善学说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三、教师小结。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加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累背诵孔、孟哲理名言。 导入: 回顾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及《论语》、《孟子》 各组背诵: 同学们背诵自己熟悉的《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三、点拨: (一)、成语精选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 《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