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胰腺癌》.doc

发布:2018-04-06约3.5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 CA19-9、 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EUS; 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 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 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 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 随访 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 T4肿瘤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原发肿瘤不能切除)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结转。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0期 Tis N0 M0 I期: IA期 T1 N0 M0; IB期 T2 N0 M0 II期: IIA期 T3 N0 M0; IIB期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Ⅲ期: T4 任何N M0 Ⅳ期 任何T 任何N M1 治疗原则 手术评估 可切除包括: 计划性切除 边界可切除 计划性新辅助治疗 以下情形不可切除: III期 VI期 必须注意的是非R0切除对胰腺癌的生存无益。 放射治疗 辅助放疗 手术切除后,不论切缘或淋巴结状态都可采用,可与化疗联合。照射的靶区根据术前CT和/或术中标记,应包括原发肿瘤或瘤床和局部淋巴结。建议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50Gy(1.8-2Gy/d)。 姑息性放疗 可与化疗联合。照射的靶区根据CT或术中标记,应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淋巴结。建议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50Gy(1.8-2Gy/d)。 化疗 辅助化疗: 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予以吉西他滨1000 mg/m2,d1,8,15,连用6周期; 姑息性化疗: 吉西他滨1000 mg/m2,d1,8,15,至病灶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局部病灶残留或切缘阳性者术后予以含5-FU或吉西他滨的同期辅助放化疗(放疗剂量40-54Gy)。 胰腺癌伴转移一线标准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30分钟滴注,每周1次,连续3周,28天一周期,2-3周期;对伴有肝转移者可包含肝动脉化疗(见介入治疗一节);有胰腺原发病灶者,如一般状况好,化疗同期予以胰腺的姑息性局部治疗(超声聚焦刀和(或)放疗)。 局部进展无法切除胰腺癌:同期放化疗(5-FU+放疗/吉西他滨+放疗)和(或)超声聚焦刀治疗为标准方案;同期放化疗结束后病情未进展可以吉西他滨化疗作为延续方案继续应用,对于无法行放疗和(或)超声聚焦刀治疗者可以吉西他滨化疗作为替代方案,共化疗2-3周期。 吉西他滨可用固定剂量速率(10 mg/m2/分钟)法代替30分钟滴注法。 一般状况好,或患者要求可选用包含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1000 mg/m2,每周1次,连续3周,第1天+顺铂50mg/m2,每两周1次吉西他滨后,28天一周期,);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吉西他滨1000 mg/m2,100分钟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100 mg/m2,2小时滴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