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机制检验与外部监管的调节效应.pdf
Monthly数字金融
HAINANFINANCE
数字融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
机制检验与外部监管的调节效应
李威
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海南海口570105)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劳工合规风险、供应链风险等非财务风险日益凸显,ESG理念不仅在
国际已成主流,在国内也得到广泛重视。本文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背景下,利用2010—2022年中
国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金融与企业ESG绩效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
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
提高企业ESG绩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
约束、抑制“漂绿”动机等渠道,有效改善企业ESG绩效;合理有效的外部监管,有助于增强数字金
融对企业ESG绩效的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ESG影响受股权性质、行业性
质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在非国有企业、高碳行业和发展水平落后地区更为显著。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影响机制;漂绿行为;绿色创新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4.07.004
中图分类号:F832;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原90312024)07原0051原14
一、引言
当前,气候危机、资源匮乏、社会不平等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所面临的系列问题与可持
续发展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符合当前经济
和社会发展背景的ESG理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ESG通过环境、社会、治理这三个领域价内核的共同作用,体现了对创新、协调、绿色、
收稿日期:2024-05-29
作者简介:李威(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2024年第7期总第428期51
Monthly
数字金融HAINANFINANCE
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响应,是投资和评估企业的新理念新方法。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
组织发布了报告,将ESG与企业运营相融合。并于2006年在金融倡议的支持下成立了联合国
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自此,ESG绩效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ESG投资成为全
球主流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法之一,且显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
ESG投资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在体量上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在“碳达峰”“碳和”目标推动
下,ESG投资已然成为企业投资的迫切需要及未来金融领域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传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ESG绩效(薛刘
洋等,202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渗透,以共享、便
捷、低成本、低门槛为特征的数字金融应运而生。已有学者关注到数字金融一方面为传统金融
领域提供重要补充,另一方面也对微观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李小玲等,2020),
它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创新,进而缓解融资难题(谢婷婷等,2021)。同时,能提高企
业信息披露质量,以减轻信息不对称(Yeeetal.,2018)。此外,数字金融对企业ESG绩效是否
会产生影响?两者作用机制如何?是否因条件不同而产生异质性?学者们对此鲜有研究。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固定效应
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外部监管的调节效应,为在数字
化背景下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据,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