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兴安岭北段哈多河地区骆驼脖子岩体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pdf

发布:2017-05-21约5.9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01.87No.9 SINICA 地 质 学 报 ACTAGEOLOGICA 2013 爹;71专?99曹 Sept. 大兴安岭北段哈多河地区骆驼脖子岩体地球化学 和锆石U—Pb年代学 高源¨,郑常青¨,姚文贵¨,王浩∞,李娟¨ ,施璐¨,崔芳华¨,高峰¨,张行行u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内容提要:骆驼脖子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哈多河地区东南部,大地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其岩性由正长花 岗岩、花岗闪长岩(其中含石英闪长岩包体)、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细微振荡生长环带,具有 较高的Th/U值,表明锆石的岩浆成因。I。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加权平均年龄和岩性分别为127± 1 Ma的二长花岗岩,集中在早白 Ma的正长花岗岩、126±1Ma的花岗闪长岩、131±1Ma的石英闪长岩、130±1 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分异指数(DI)为86.1~97.46,固结指数(SI)为0.1~5.59,岩体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作用, 也较低(723.43~760.48℃),结合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资料,骆驼脖子岩体具有高分异的高钾钙 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点,其成因可能为东北地区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后,大陆岩石圈拉张减薄的产物。 关键词:骆驼脖子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大兴安岭哈多河 东北地区是由古生代的造山拼贴地块组成,自 哈多河地区骆驼脖子岩体位于大兴安岭花岗岩 西向东包括了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 带北段,大兴安岭东南麓。前人在一系列地质填图 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吴福元等,1995;王成文工作中,将区内侵入岩划分为海西期晚期、燕山期早 et 等,2009;Wua1.,2011)。这些拼贴块位于中亚期和燕山期晚期3个侵入亚旋回o。并认为哈多河 et 造山带东端(Sen96rat.,】993)。东北地区以广花岗岩类主体侵位发生在海西晚期(晚二叠世),是 泛分布的显生宙花岗岩为特点,前人普遍认为这些 晚二叠世火山一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壳及局 花岗岩形成于大量的构造板块汇聚的古生代时期 部大洋化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钙碱性岩浆作用产物, (加里东期和海西期)。 形成于碰撞造山一造山后动力学环境。 现今普遍认为东北地区在两个不同构造环境下 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地区花岗岩侵入年代 et 经历了两个演化阶段:古生代期间,该区经历了古亚 大多数为早白垩世(Wua1.,2011)。Wu等 洲洋构造体系的演化,主要特征是多个微陆块的拼 (2011)测定了大量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将分布 合和古生代晚期一中生代早期的古亚洲洋的最终闭 在东北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分为两个亚期:三叠 et eta1., 纪一侏罗纪花岗岩和白垩纪花岗岩,三叠纪一侏罗 合(Sen96ra1.,1996;Li,2006;Tang 2013),中生代以来则不仅受到了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纪花岗岩(210~155Ma)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和小 的叠加和改造,又受到了蒙古一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 兴安岭,也有一些在额尔古纳地块;张广才岭及小兴 e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