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建筑计设注意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注意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说明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注意要点,对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 防空地下室 建筑 防护 口部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ode for architecture design of civil air defence basement, the article lists some common ploblems to analysis, and gives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
Keywords: civil air defence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gateway
自1999年10月22日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
其次应注意人防工程内部及周边设备管线的布置。由于人防工程顶板、钢筋砼墙、底板都有防护密闭要求,管道穿越人防工程时均要做防护密闭处理,因而在人防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管道穿越人防工程,以免增加工程投资,加大施工难度。防空地下室顶板与上部建筑之间通常会设有覆土管道层,上部建筑的管线经覆土层接到室外的小区管网,可很好的避免上部建筑管线穿越人防工程内部。当地下室顶板直接当作地面一层室内地面使用时,应注意在一层的顶板处把上部的管线转到室外管网,或将走管线的板块局部降低处理。
2.2口部设计
防空地下室每个防护单元至少应设一个室外出入口作为战时主要出入口。战时主要出入口一般结合排风口部进行设置。常见的设置部位为坡道侧边、独立的室外楼梯间。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规范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战时主要出入口可结合室内楼梯间进行设置,但真正按规范设计到位十分困难。首先是要以地下室占满红线为前提,按照现在的规划等各方面要求,地下室基本不允许占满红线,其次规范中要求在首层楼梯间由梯段至通向室外的门洞之间要设与地面建筑的结构脱开的防倒塌棚架,如利用上部建筑楼梯来设置战时主要出入口,在不影响平时使用的前提下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能在地面一层靠外墙的合适位置专门设置一个下地下室的楼梯间才有可能实现。进风口部一般结合战时次要出入口进行布置。人员掩蔽工程防护单元建筑面积最大为2000㎡,一个接近2000㎡的防护单元,可掩蔽人员约1400人左右。通常掩蔽人数超过1100人时,普通的油网除尘器不能满足要求,应在进风扩散室后面加设除尘室,安装立式除尘器,可有效解决除尘问题。在受条件限制时,进风口结合室内楼梯设置时,悬板活门外侧的楼板结构宜按防倒塌设计或在防爆波活门外侧加设防堵塞栏栅。人防工程口部墙体布置应结合柱网进行布置,口部应简洁、整齐,提高利用率。常见有些设计人员布置口部时,简易洗消间、滤毒室、扩散室房间中孤立的柱子(如图2),导致口部面积增大,平时安装、战时使用不方便,浪费了建设费用。扩散室布置也是口部布置时容易出问题的位置,扩散室布置首先要保证战时进排风气流组织顺畅,扩散室的长、宽、高尺寸需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扩散室高度不宜太高,当地下室层高较高时扩散室顶板应单独降低,或将扩散室的地面用回填材料垫高(如图3.1、3.2)。
防护设备门窗的布置也是人防口部设计中应注意的地方。口部设计时应注意选用的防护的型号,土建安装尺寸的要求,安装尺寸不预留足,容易造成防护设备无法安装或安装上后无法正常使用,人防门(人防门指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门前通道深度通常都要求留人防门宽度+400mm(如图4)。人防工程口部设计时要注意做好防护密闭门防常规武器爆炸碎片直接命中的保护措施。当防护密闭门直接设置坡道侧壁时,应将坡道设计成有弯曲、转弯、转折的形式,当防护密闭门沿直通式通道侧壁设置时应将防护密闭门嵌入墙内设置或在门框外侧设置保护门扇的门跺(如图5.1、图5.2)。
2.3临战封堵
临战封堵是人防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建的人防工程几乎均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战时功能一般人员掩蔽部、物资掩蔽部、专业队人员掩蔽部等,而平时功能常为停车库、商场、库房、自行车库等。由于平时战时使用功能不同,为了使人防工程在满足战时功能的前提下方便平时使用,设计时常预留临战封堵。对于单个防护单元,平时对外出入口封堵口(即临空墙上封堵口),当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封堵时,封堵口的数量不宜超过2个,当采用防护密闭门加门外堆沙包封堵时,封堵口数量不受限制。对于常见的平时功能为停车库的防空地下室,设计时要结合防护单元布局,合理组织车流,尽量减少临战封堵口的数量。地下室仅供平时使用的通风井,临战应进行封堵,常见的封堵做法(如图6)。
对于人防工程内其他一些平时使用的管井封堵可参照通风竖井封堵做法。
2.4防爆波电缆井的设置
人防工程设计时应考虑战时电源引入问题,对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