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冶炼厂实习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锡冶炼厂实习报告
篇一:锡矿山实习报告
锡 矿 山 地 质 填 图 实 习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
二、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三、实习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层
二、区域构造
三、区域岩浆岩
四、区域矿产
第三章 七里江地区地质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地质演化史
四、围岩蚀变
五、赋存矿产
第四章 结束语
一、实习成果、收获
二、实习建议
第一章 绪 论
地质填图实习是我们专业最重要的一次实习,是收获最多、最丰富的一次实习,也是将我们所学课程与野外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习;经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阅读,对实习区的地质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集体赴野外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概括性了解、验证和深化通过资料阅读所获得的实习区地质认识,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方法,为编制地质填图设计、选择实测地质剖面和填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较坚实的实践基础。让我们亲身经历野外地质实习的辛酸和成果,提升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和地质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能力。实习条件虽然十分的艰苦,但是我们都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很好的完成了这次实习。
第一节 实习区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冷水江市东北郊约16公里处的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东经
110°27′30″-110°30′30″,北纬27°44′30″-27°48′00″),区内有市内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见图6-1)。实习住宿地方位于南矿的株木山,周边有超市、医院、餐馆,住宿区内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
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东抵涟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冷水江交通便利,湘黔铁路在市境内设有冷水江东、冷水江西、金竹山3个客货火车站和8条厂矿铁路专用线、7个编组站,且东靠洛湛铁路,形成了联动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运输网。娄涟新高等级公路连通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拟建中的太(原)澳(门)高速公路南北穿越市境,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到达市区仅两小时的路程。冷水江市水资源充裕,湖南第二大河流-资江流域面积达326.5平方公里,年过境水量达126亿多立方米,工业及生活用水有充分的保障,四季通航,枯水季节最低也能承载30吨货轮。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使冷水江的交通形成了通江达海、远涉重洋的立体化格局。
冷水江市是革命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锡矿山就是中共湘区执委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矿山之一。风景旅游区除有大乘山――波月洞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周头湖、仙气洞、绿洲公园等。
气象与水文特征
冷水江市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宜物,年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648毫米。全市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冷水江市水资源充裕,碧波荡漾的湖南第二大河流——资江流域面积达326.5平方公里,年过境水量达126亿多立方米,工业及生活用水有充分的保障, 四季通航,枯水季节最低也能承载30吨货轮。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使冷水江的交通形成了通江达海、远涉重洋的立体化格局。
地形地貌
锡矿山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海拔标高最高822.9m,位于矿区东北部岳高岭;海拔最低点516m,位于矿区西北部溪沟部位。矿区地貌具北高南低的特征,往南过渡为丘陵地貌。地形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勘查区地形走向北东至南西,基本上沿F3断层展布,其东西两侧为正地形,中部为山间谷地,为居民密集区。
历史概述
中国最大的锑业基地,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矿区发现于明代末年,当时把锑误认为是锡,所以称为“锡矿山”,但因炼不出锡,遂被弃置。清光绪十六年(1890)经化验始知是锑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南巡抚陈宝箴主持设新化锑矿行政局,实行民采官收官炼,后因技术匮乏和缺乏资金改为商办。当时矿区有采锑公司 130余家、炼厂30余座,美、俄、德、英、法、日、西、葡等国也设了“多福”、“开利”、“合利”、“修和”等洋公司。1908年清政府购买了法国赫氏炼锑法专利,1909年用低品位辉锑矿炼出纯锑。1941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设立锡矿山工程处,建立了北矿区实验炼厂和南矿区炼厂,收砂炼锑。1949年共有9家冶炼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根据南矿区为硫化矿、北矿区为氧化矿与硫化矿各半的特点,分别进行扩建,各自建成了选矿和冶炼工艺不同的采、选、冶生产系统,生产有很大发展。主要产品有各种品号的精锑、铅锑、生锑、一号和特号锑白、硫化锑等;产量占中国锑产量的 52.5%。
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主要企业为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是我国锑工业的摇篮和锑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也是世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