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流行形势分析及防控技术讲解_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禽流感流行形势分析及防控技术讲解;內容:;目标;截至2006年3月15日;截至2006年
3月15日;一、中国内地人禽流感疫情;人禽流感防制形势;(一)、定义: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症状:?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清学:?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3.抗原及基因检测?
4.病毒分离
?
;H5N1亚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肺部浸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 ;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2)?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史者。(后有详解) (3)?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后有详解) ;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预警病例)。(7天医学观察)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甲型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者。
确诊病例:?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病毒分离阳性或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阳性(RT-PCR法),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 ;(1)《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中: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 ;(2)《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省、市类同)中: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接触禽类人员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三、佛山市人禽流感预警监测系统;《佛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方案(试行)》佛卫2005[297]号
《转发关于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主动监测和加强人禽流感、SARS防治工作的通知》 佛疾控2005[96 ]号
佛山市人禽流感高危人群流感监测方案;(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5)发热肺炎查因病例中经过区级以上医疗机构专家组会诊,尚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病例。
;省级监测点:市二医院除了不明原因零报告外,还需报告基础数据——发热呼吸道病例、发热肺炎病例、发热肺炎查因病例。
其它区及区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开展,无常规报表要求,是否参照市二由区卫生局决定。
各级疾控中心开展疫情主动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