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染病的左网络直报.ppt

发布:2018-12-21约4.08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染病、死因、高温中暑的网络直报 主要内容 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系统 3.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系统 注意事项 如果死者系双重职业或者多种职业者,应填写与死者死因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职业为主,如果没有相关的职业,应填写死者的主要职业 注意事项 如果死者系双重职业或者多种职业者,应填写死者与死亡相关疾病的职业为主;没有相关的,则以主要职业为主。 死亡卡的正确填报 根本死因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把根本死因定义为:“(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死亡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 死亡原因的填写 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C) 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原因) 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 死亡。 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对死亡报告的说明(1) “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是分级填写的。 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至少a行要填一个死因。 根本死因永远填在最低一行(?)。 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 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一般不需填写 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 损伤中毒需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对死亡报告的说明(2) “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Ⅱ部分可以根据情况填写。 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无关的疾病。 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及症状尽量不要填写 呼吸衰竭 J96.9 新生儿呼吸衰竭 P28.5 循环衰竭 R57.9 呼吸循环衰竭 J96.9 多器官功能衰竭 R99 多脏器衰竭 R99 心衰+呼衰 I50.9 全身衰竭 R53 死亡原因不明 R99 来院已死 R99 死于途中 R99 猝死 R96.0 癌性恶病质 C80 酸碱失衡 E87.4 电解质紊乱 E87.8 肺性脑病 G93.1 肺部感染 J98.4 肝衰竭 K72.9. 肾衰竭(N17-N19) 应尽量避免填写缺乏诊断意义的心血管病 心室纤颤 I49.0 心脏停博 I46 心肌变性I51.5 心衰 I50 心肌炎,未特指 I51.4 心血管疾病,未特指I51.6 心脏病,未特指I51.9 全身性和未特指的动脉粥样硬化 I70.9) 应尽量避免填写未指明位置的肿瘤 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 C76 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C80 独立的多个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C97 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1 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2 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 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4 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继发性疾病、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医疗操作并发症、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 例如: 继发性恶性肿瘤、颅脑损伤、全身多发性骨折 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疾病 原发性疾病、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例如: 原发性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 冠心病、脑血管病 死亡原因的填写错误或不当(1) 死亡原因逻辑顺序错误 常见“流水账”式书写,将各种死亡原因罗列在死亡证明书上,一行填写多个死亡原因,没有顺序和关系;或顺序颠倒、混乱,不讲填写规律。 死亡原因的填写错误或不当(2) 直接死因部分填写的是临死前的表现、症状、某一综合的症状群或非特异性表现: 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昏迷、休克、内出血、尿毒症、败血症、酸中毒、早产、窒息等,而未进一步追根填写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的填写错误或不当(3) 填写“老衰”(或老死)、“病亡”、“猝死”、“暴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等,而背面调查记录未填写生前病史或没有做出死因推断; 死亡原因的填写错误或不当(5) 消化系疾病性质、部位及并发症不明确;溃疡:不要笼统为“上消化道”,肝病/肝硬化:应尽量报告原因; 平江死亡报告示例 死亡卡网络报告程序、时限 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医生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