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建铁路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 可行性研究
PAGE
6 -
一、概述
(一)研究依据
1、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可行性研究委托书。
2、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可行性研究合同。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年度
1、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不含神木西车站,只含交接场)
2、神延线红柳林车站工程。
3、研究年度:近期2013年,远期2018年。
(三)线路地理位置和径路概述
红柳林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北部,柠条塔煤矿位于神木县店塔镇西侧考考乌素沟中,距店塔镇约18km,神木西位于神木县西侧,大保当以北30km。本运煤专用线自神延铁路红柳林预留站北端引出,与神延铁路平行北上,然后折向西北上跨204省道,穿骆驼场隧道,跨沙峁沟大桥,穿沙峁沟隧道,之后折向西设张家峁站,出张家峁站,在赵仑峁两跨考考乌素沟至马家盖,穿张家峁隧道,跨考考乌素沟至海湾,线路在北岸沿考考乌素沟而上至圆则湾,设柠条塔车站,出站后连续穿东梁沟、刘石畔隧道,之后跨好赖沟中桥,瓷窑塔中桥,继续西行至河岔,跨考考乌素沟,在南岸向西南至侯家母,设侯家母会越所,然后线路向西南延伸至神木西交接场,线路全长43.234km。
(四)本项目修建的意义和作用
柠条塔、张家峁煤矿位于神府矿区南部,是煤质较好的煤矿,地层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可靠;建设柠条塔、张家峁煤矿,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补充全国煤炭供需缺口,是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是整合矿区内地方煤炭和保护区优质资源的需要,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因此,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支线的修建,是促进、保证煤田开发和煤炭外运所必需,对繁荣地方经济、促进本地区的开发建设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线位于山区,沿线范围人口较少,沿线的工业较为薄弱,主要经济资源为煤炭,建设该线将有力地推进该地区城镇化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线建成以后,向北可与神朔、包神线相接,向南可与神延线、西延线、西康线、陇海线、西南线相连接,向西与新建的包神铁路相联,该线介于新包神和既有包神铁路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络新建包神和既有包神铁路的作用,是榆林地区北部与西南、华东、中南、关中及陕西等地区货物交流的便捷通道,增强了区域运输的机动与灵活性,改善了区域铁路网的布局。
(五)研究工作概述
2004年12月,受陕西省地方铁路公司委托,我院对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进行过可行性研究,2005年3月省发改委主持,对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评审。2006年5月20日,受陕西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依据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可行性研究委托及合同,红柳林至神木西运煤专用线红柳林至柠条塔段初步设计委托及合同,我院于2006年5月22日组织勘测设计队伍进驻现场,开展初定测工作,在现场首先与神木县政府、经济开发局、矿管局、水利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结合,经现场导线测量、水准测量、1/2000地形图测绘,对神延铁路红柳林至店塔段既有铁路复测,实地调查踏勘后,在1/1万、1/2000图上进行了方案优化比选,并对跨格丑沟特大桥、沙峁沟长隧道、考考乌素汉大桥,以及河岸冲刷防护、深挖方、风积沙地段做了典型工点,并进行了定测,对典型工点的地质做了钻探取样、化验等工作,于2006年6月22日完成初定测资料收集工作,2006年6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
二、经济与运量
(一)经济特征
1、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和产值
本线位于榆林市神木县的西部,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特别是神府煤田开发以来,神木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已跨入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县辖14镇5乡73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635km2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7亿元,增长23.5%;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财政收入达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
2、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沿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英砂、膨润土、天然气等。其中石英砂探明工业储量436万t;二氧化硅含量在97%以上;膨润土已探明储量12131万t;煤炭资源尤其丰富,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探明储量为766亿t,煤炭资源,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煤质优良,属于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低水分、中高发热量、高挥发分弱粘或不粘长焰优质动力环保煤,煤的化学活性和热稳定性好,是动力、气化、液化、化工、建材、民用的理想用煤。2003年,全县生产原煤5500万t,其中地产原煤1530万t。此外,铁矿石、石灰石、石油、等储量也很可观,还有品位较高的矿泉水、储量丰富的地下水、粘土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玉髓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