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重点简答题 (2).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 及其特征。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2)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
(2)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3)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4)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不利于系统的知识学习。
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水平、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这些要素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有几个特点:
第一,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第二,空间的广泛性。
第三,内容的全面性。
2.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及其要求
讲授法:(1)定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要以实物、事实与事例作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与正确的技能。
②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比如重点内容精讲;难点内容细讲;破题内容先将;结论内容后将;次要内容略讲;易懂内容不讲。
③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度,抑扬顿挫;加强手势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理解力。
谈话法:(1)定义: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引起、激发学生的思考;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如果有困难,要注意启发学生;切忌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就立刻换优秀生回答,伤害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1)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2)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问题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1)定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3.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
(1)注意对象的特点。
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程度,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很短。一般而言,任何人的注意都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0分钟以上。
(2)有无坚定目的。
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当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如果允许在10~20分钟的集中注意之后,松弛几秒钟,那么注意的稳定性就可保持数小时之久。
(3)个人的主观状态。
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又能同各种干扰作斗争的人,注意就比较稳定;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的人,注意就能持久。
4.如何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
合理进行复习
5.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特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6.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