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椎滑脱sdsg分型系统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腰骶椎滑脱sdsg分型系统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
目前,最常用的腰部仙女骨滑脱分类系统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分类系统[1和2]。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的制定主要基于滑脱程度的分类,手术方案的选择和疗效仍有争议。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了骶骨-骨盆形态在腰骶椎滑脱评估和治疗中的重要性[3~7]。2006年Mac-Thiong等提出了包括滑脱程度、发育不良程度、骶骨-骨盆形态三个方面的分型系统,但由于发育不良程度难以准确评估,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对其进行了重新修正,根据滑脱程度、骶骨-骨盆形态、脊柱矢状面平衡提出了新的腰骶椎滑脱分型系统。然而,一个新的分型在被用于临床评估及指导手术策略制定前,需经检验证实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腰骶椎滑脱SDSG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的报道,本研究拟对这一分型系统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进行分析,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数据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标准
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科连续收治的3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符合以下标准的病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0~40岁,临床诊断为发育性或峡部裂性L5/S1滑脱,有清晰的包含骨盆和股骨头的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影像资料。排除标准:有髋关节、骨盆或下肢病史者。共计53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12例,女性41例,年龄10~40岁,平均28.7±10.8岁。7例诊断为发育性滑脱:脊柱后份(骶骨上关节突或L5椎体椎弓、下关节突等)形成不良导致的腰骶椎滑脱;46例诊断为峡部裂性滑脱:椎弓峡部缺损、断裂导致的腰骶椎滑脱,且不伴有骶骨和椎体的先天性畸形。
1.2 脊柱炎的分型
根据SDSG推荐的分型标准(图1)对53例患者进行分型。分型方法:首先根据腰骶椎滑脱程度分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当L5椎体后下缘至经过S1后切点的S1上终板的垂线间的距离与S1上终板长度(S1前、后切点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5时为轻度滑脱(图2a),大于0.5时为重度滑脱(图2b)。根据SDSG推荐的方法,S1前切点为紧贴骶骨前缘的直线(骶骨前皮质线)向前上方延长时与骶骨前缘失去接触的点,S1后切点为紧贴骶骨后缘的直线(骶骨后皮质线)向前上方延长时与骶骨后缘失去接触的点;当骶骨前皮质线凹陷成弧线时,S1前切点为骶骨前缘弧线与S1上终板弧线的交点。测量骶骨-骨盆相关参数(图3)。在轻度滑脱中,根据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大小分为1型(PI45°)、2型(45°≤PI≤60°)和3型(PI60°)(图4a~4c)。在重度滑脱中,先根据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的关系判断骶骨-骨盆是否平衡,以PT为横坐标、SS为纵坐标描记一点,若此点位于阈值线SS=(0.844835×PT)+25.021的上方,则为平衡的骶骨-骨盆形态(4型,图4d);若此点位于阈值线下方,提示骶骨-骨盆存在后倾,在此类中进一步根据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与双侧股骨头中心连线的中点(hip axis,HA)的关系判断脊柱平衡情况:C7PL与HA重合或位于HA后方为平衡的脊柱(5型,图4e),C7PL位于HA前方为不平衡的脊柱(6型,图4f)。
由4位脊柱外科专科医生对53例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该4位医生经过培训后对SDSG分型系统已熟练掌握。使用软件Surgimap Spine1.1.2(2011,Nemaris)对滑脱程度、骶骨-骨盆参数等进行测量。在进行分型前,所有X线片均不进行预先测量。分型后收集结果行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分析。2周后将患者顺序打乱,再由相同的4位医生进行分型,收集结果行分型的可重复性分析。
1.3 u3000rappa值的一致性
采用SPSS 19.0软件(SPSS软件公司,美国芝加哥)对分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值。Kappa值为真正的观察值一致减去偶然因素造成的结果一致,Kappa值在[-1,+1]之间,当Kappa值为0时,表明结果的一致纯属偶然,Kappa值为1时表明完全一致,因此Kappa值越大,一致性越好。根据Landis和Koch的推荐,Kappa值在0.41~0.60表明一致性中等,Kappa值在0.61~0.80表明一致性较高,在0.81~1.00表明几乎完全一致。
2 滑脱程度分级
4位观察者SDSG分型结果的可信度见表1,一致性为71.7%~86.8%,Kappa值为0.572~0.794。同一观察者两次观察结果的可重复性见表2,一致性为83.0%~92.5%,Kappa值为0.721~0.891。
53例患者中滑脱轻、重度分级的可信度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