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与遗传幻灯片.ppt

发布:2016-12-16约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解释:癌家族、肿瘤抑制基因。 2.列举肿瘤病因,了解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3.了解肿瘤发生的遗传机理。 第1节 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一、肿瘤的病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4.免疫因素 5.激素因素 二、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1.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 * 医学遗传学课件 第九章 肿瘤与遗传 砷 黄曲霉毒素 1.化学因素   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损伤等。例如慢性炎性刺激如慢性皮肤溃疡、结石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慢性子宫颈炎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病变有时可发生癌变。创伤如骨肉瘤、睾丸肿瘤、脑瘤等患者常有外伤史。 放射性污染 日本广岛核爆炸 核辐射警示标志   包括病毒、寄生虫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致上皮性肿瘤,主要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Epstein-Barr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临床观察表明: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这两个年龄组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由于细胞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肿瘤可产生肿瘤特异性抗原,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攻击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切除卵巢或用雄激素治疗,可使乳腺癌体积缩小。 6.性别年龄因素   生殖系统、乳腺、甲状腺、胆囊的癌瘤多见于女性;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则多见于男性。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肉瘤多见于青年。而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则多见于幼儿。 甲状腺瘤 神经母细胞瘤 (1)癌家族:指一个家系在几代中有多个成员发生同 一器官或不同器官的恶性肿瘤。 这是一个癌家族综合征前三代的系谱图,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在842名后裔中有95名癌患者,其中患结肠癌(48人)和子宫内膜癌(18人)者占多数。这95人中有13人癌为多发性,有19人癌发生于40岁之前,有72人的双亲之一患癌,男女患者比为47:48。 (2)家族性癌 12%~25%的结肠癌患者都有结肠癌家族史。许多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肠癌、胃癌等)通常是散发的,但一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此外,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通常高于一般人群3 ~ 4倍。这表明一些肿瘤有家族聚集现象,或家族成员对这些肿瘤的易感性很高。 在一个家族内多个成员患同一类型的肿瘤称家族性癌。 结肠癌患者系谱 2.肿瘤发生率的种族差异 ⑴同一种肿瘤在不同人种的发病率不同 例如:鼻咽癌 中国人 马来人 印度人 发病率 13.3 3 0.4 移居到美国的华人比美国人高34倍 ⑵不同人种有各自不同的高发肿瘤 例如:黑人很少患睾丸癌、皮肤癌;日本妇女患乳腺癌比白人少,但松果体瘤却比其它民族多10余倍。 松果体 3.遗传性肿瘤 ⑴遗传性癌前病变:一些单基因遗传的疾病和综合征中,有不同程度的患恶性肿瘤的倾向。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青少年时结肠和直肠有许多息肉,早期症状不明显,偶有腹泻、肠道出血、梗阻或肠套迭等,常误诊为肠炎,35岁前后,息肉可恶变成结肠癌。 Ⅰ2和Ⅱ1均死于结肠癌,先证者Ⅱ3的结肠息肉已经恶变为癌,子女Ⅲ1、Ⅲ2、Ⅲ3无症状,可能是由于年龄小,未出现恶变,但应及时检查,以防癌变发生。 ⑵单基因遗传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儿童期发病的眼科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70%)2岁前发病,临床表现为:早期眼底有灰白色肿块,以后肿瘤长入玻璃体,瞳孔扩大,可见黄白色反光,常常称为“猫眼”,肿瘤继续生长可穿角膜向眼外生长。 遗传型:占40%,多为双侧,发病早,恶 性程度高 散发型:占60%,多为单侧,发病较迟。 肿瘤基因定位于13q14 少数肿瘤是单基因遗传的,且以常染色体方式传递。 ⑶多基因遗传的肿瘤 多基因遗传的肿瘤大多是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乳腺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都显著高于群体患病率。 ⑷染色体畸变肿瘤 一些遗传病患者除易患肿瘤外,同时还有全身染色体容易断裂或对紫外线特别敏感的特点,这表明肿瘤与染色体不稳定有某种联系,这一类疾病称为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着色性干皮病:皮肤对紫外线敏感,阳光照射部位发生色素沉着、红斑、水疮、结疤等病变,可发展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上皮癌,也可发生恶性色素瘤等。 恶性黑色素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