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它制度
教学设计
(注:备课组将教材中的第三、四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重新设计为一课的内容:讲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它制度。)
一、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4、认识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了解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学习要点。相关学习要点的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至清,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平铺直述,线索难以清晰,特点不易突出。因此根据课标并结合学生手中的教材,因此我们围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着重讲三个问题:一是君主专制的演进(包含教材第三课的“君主专制的演进”栏目的内容和第四课全部内容;二是中央集权的发展;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讲清这三个问题,就能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主要内容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另外再讲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识记汉的三公、汉的“中朝”、汉的“外朝”、汉的郡县制、汉的刺史制度、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宋的“二府”、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加强皇权的制度、元的行省制度。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②、识记: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主要选官制度。
③、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④、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⑤、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⑥、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⑦、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2、 过程与方法
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②、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难点:从汉至清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五、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基础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本课的部分内容,但绝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比较少,或者没有系统性。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联系、比较能力较差,本课内容牵涉面广,与其他许多方面的知识有交叉,有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要围绕所给内容,提供一些有趣味性的资料,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活跃课堂,启发思维,争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方法
1、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八、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