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试验和压力容器热处理[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满足下列条件,需进行焊后热处理 碳素钢、15MnNbR、07MnCrMoVR厚度大于32mm 如焊前预热温度100℃,厚度大于38mm。 16MnR及16Mn厚度大于30mm 如焊前预热温度100℃,厚度大于34mm。 15MnVR及15MnV厚度大于28mm 如焊前预热温度100℃,厚度大于32mm。 任意厚度 18MnMoNbR 15CrMo 12Cr1MoV钢等 * 焊后热处理的特殊条件 介质有应力腐蚀的容器,如盛装液化石油气 液氨等的容器(GB150) 液氨 16MnR 有应力腐蚀倾向 水作为缓蚀剂 20R、Q235-C无应力腐蚀倾向 具体分析 预热温度 盛装纯净的液化石油气是不会产生应力腐蚀,液化石油气中含H2S 含水量有关系。 * 焊后热处理的特殊条件 对于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不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 * 焊后热处理的工艺与操作 条件允许可以加快升温速度,尽快越过再热裂纹敏感区,以防止再热裂纹。 对于导热性差的焊件可采用较低的升稳速度。 温度越高 消除应力效果越好,但温度高低因钢材而异 保温时间 保温温度 以保证焊件沿厚度方向均匀热透。 升温速度 冷却速度 对构件复杂、厚度相差很大焊件应放慢降温速度。 * 恢复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 金属材料内部晶粒产生滑移后,在滑移面上的晶格发生扭曲和畸变,使晶粒被拉长、破碎及纤维化,因,而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而朔性、韧性下降。上述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在冷态朔性变形时,会产生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原因及危害 * 恢复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条件 1、碳素钢、16MnR厚度不小于圆筒内径Di的3% 冷成型和中温成型的受压圆筒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成型后应进行热处理 2、其他低合金钢厚度不小于圆筒内径Di的2.5% * 恢复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 热处理目的:恢复因加工硬化而降低朔性、韧性 保证压力容器质量与安全 以朔性、韧性的下降与相对变形量以及钢材种 类有关作为标准划分是否进行热处理 加工硬化程度越严重,以朔性 韧性指标下降越严重 * 恢复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 1、碳素钢、16MnR厚度不小于圆筒内径Di的3% 冷成型和中温成型的受压圆筒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成型后应进行热处理 2、其他低合金钢厚度不小于圆筒内径Di的2.5% 冷成型封头(奥氏体不锈钢除外)应成型后应进 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容规) 强度低、朔性 韧性储备量大 * 恢复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 冷成型封头(奥氏体不锈钢除外)应成型后应进 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容规) 足够韧性储备量大 封头成型变形量员大于筒体 消除应力退火 * 消氢处理 脆性破坏外观容器无任何可见变形,其破坏不仅具有突然性、而且在低应力水平,其危害很大 氢进入金属后对金属的力学性能造成严重损伤 溶解于金属晶格的氢使塑性、韧性明显降低 甚至产生裂纹(延迟裂纹),导致脆性破坏。 * 消氢处理 制造加工工艺过程中 焊接时金属氢溶入液态金属中,冷却后氢保留在焊缝中。材料长期在高氢环境下使用,氢 被金属吸收。 焊接时氢有可能来自焊接材料吸附的水分。 氢怎样进入金属的? * 消氢处理条件 凡标准抗拉强度下限 Cr-Mo低合金钢及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焊制的容器和受压元件,如焊后24小时内不能进行热处理的,须考虑消氢处理 材料、厚度、焊接和制造工艺有关 * 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 当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热处理状态与供货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 调质状态下钢板,采用热成形其加热温度超过原回火温度,破坏了钢材供货时的热处理状态,须要重新进行热处理。 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的目的 供货热处理状态不要改变 * 八、热处理 2.焊后热处理方法 2.1 整体进炉 2.2 分段进炉及要求 2.3 局部热处理及限制 3.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3.1 主要工艺要求 3.2 限制工艺条件的目的 * 恳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 压力试验和压力容器热处理 2007年7月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 *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 1、压力试验的必要性与目的 2、压力试验要求 3、热处理的分类 4、焊接应力产生原因、处理方 法等 * 压力试验(耐压试验、强度试验)的必要性与目的 内压容器的压力试验考验容器的宏观强 度,检验焊接接头的致密性及密封结构的密封 性能 整体强度和密封性能 外压容器的压力试验考验检验焊接接头的 致密性及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而不是考验容 器的外压稳定性. * 压力试验的危险性取决的因素 压力(P)与体积(V)的乘积,值越大,容器 内积聚的势能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