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 3.1.1东北风 教案.doc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3.1.1东北风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3.1.1东北风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3单元第1课时《东北风》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色,通过学习歌曲《东北风》,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东北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东北风》,感受东北地区的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色和节奏的把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和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东北风》,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东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学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同时,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认识。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在学习东北风这一课时,他们对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东北风》的文化背景。然而,由于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中,对于农村生活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歌曲中描绘的生活场景的理解。
在学习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素质方面,他们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多数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进度。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东北地区的音乐特色,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东北风》歌曲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量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东北风》的歌曲背景、音乐特点等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东北地区音乐特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歌曲演唱、节奏打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对歌曲背景的了解。
(2)教学软件:运用音乐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等,提高学习效果。
(3)乐器辅助:引导学生运用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进行歌曲演奏,增强学生对东北音乐特色的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东北地区的独特魅力。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东北风》。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讲解歌曲《东北风》的背景、音乐特点以及所体现的东北地区民俗文化。重点强调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特殊音调,引导学生感受东北地区的音乐风格。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一起演唱《东北风》,其他学生观看并模仿。教师在演唱过程中适时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练习题:请学生用方言朗读歌曲《东北风》的歌词,感受方言在歌曲中的运用。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东北风》歌曲体现了哪些东北地区的特色?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东北风》歌曲所体现的东北地区民俗文化。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和学习东北地区的音乐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总计用时:40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对东北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学习更多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能够形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东北风》等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①《东北风》歌曲名称
②东北地区音乐特点:方言词汇、特殊音调、民谣风格
③东北民俗文化:冰雪节、秧歌、二人转等
2.板书设计
①歌曲《东北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