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pdf

发布:2018-01-21约7.7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 2009年第 1期(总第94期) Journalof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 No.1,2009(vo1.94) 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乙消7月解 杨春时 (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福建 厦 门 361005) 摘 要 :早期现代美学是 “意识美学”,它高扬精神性 ,排 除了身体性 ,从而为精英文化 和高雅艺术的独尊地位提供 了论证。后期现代美学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转向 “身体美学”。 它肯定意识-9身体的同一.同时也偏重于身体性 .从而为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跃居主流提 供 了理论依据。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各有其合理性和局 限性。应该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 学的对立,既承认审美的精神主导性,也承认审美的身体性,从而成为身心一体的现代美学。 关键词 :意识美学;身体美学: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 :10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l505(2009)01-0054-04 在当代 ,随着消费性 的大众文化的兴起 ,在美学上也出现 了由 “意识美学”向 “身体美学”的转向。 身体美学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的意识美学 ,肯定审美的身体性,从而为满足感官欲望的大众文化的 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作为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既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理性.同 时也存在着思想上的偏颇和实践上的消极作用。因此,应该科学地看待审美的意识性和身体性,实现 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 ,建立一个身心一体的、主体间性的现代美学体系。 西方早期现代 (近代)哲学是意识哲学 ,意识哲学高扬意识而贬低身体 。笛卡儿提出了 “我思故我 在”的命题,“我思”成为主体,身体被摒弃,由此开辟了主体性意识哲学的先河。其后 。康德、黑格尔又 进一步确立了理性精神的主体地位,建立了自己的主体性意识哲学。在意识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主 体性的意识美学。意识美学认为审美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美感只是一种审美意识,而不关涉到 欲念和身体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认为 “美学的 目的是 (单就它本身来说 的)感性知识 的完善 ,(这就 是美).应该避免的感性知识的不完善就是丑”_1]。这里 的 “完善”实际上就是指符合理性 的规范 ,这样 审美中不符合理性规范的身体 因素就被他排除到美学研究之外了。康德把审美归结为情感领域 ,是 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协调 ,是纯粹理性到实践理性的中介 。黑格尔也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即绝对 精神的感性阶段 。这样 ,西方早期现代美学就成为意识美学,而意识美学排除了审美的身体性 。 现代理性对感性的压抑 .意识对身体的排除,必然引起反弹,从而导致意识哲学转 向身体哲学。 近代哲学后期,本格森、叔本华转向了生命 、意志,为后现代哲学肯定身体性开了先河。尼采反对启蒙 哲学 的意识优先论 ,而强调了身体性。尼采倡导的超人是具有强壮的身体和强力意志的主体 。海德格 尔把此在的在即生存界定为生活世界,从而预示了主体作为身体而非纯意识。福柯揭示了身体被理 收稿 日期 :2008—06—12 作者简介:杨春时,男,黑龙江哈尔滨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美学、 文学理论研究,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第 1期 杨春时: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 55 性规训的历史真相,因此他带有审美主义倾 向的 “自我呵护”,是对身体性主体的肯定。梅洛一庞蒂提 出了知觉现象学 ,使主体 由意识还原到知觉 ,而知觉是具有身体性 的,在知觉 中意识与身体未分 ,人 与世界是 同一的。后期 ,他进一步提 出 “世界之肉”的思想 ,认为人与世界都不是意识或物质 ,而是身 心不分 、物我 同一的 “肉”,由此论证 了身体主体与灵性世界的一体性。在身体性哲学 的基础上 ,形成 了身体美学 ,从而也发生了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 的转向。根据舒斯特曼 的定义 ,身体美学是 “对一个 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aisthesis)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 的批判的、改善 的研究” 。 意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