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pptx

发布:2023-06-06约2.86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第一节 治疗帕金森病药 (震颤麻痹症、PD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第4页/共25页;第5页/共25页;帕金森氏症(震颤麻痹症、PD ):是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 分为:原发性:帕金森氏症 (病因不祥) 继发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病因: (1)动脉硬化老年性 (2)脑炎后遗症 (3)化学药物中毒等 三者类似原发性帕金森的症状, 故总称帕金森综合征 我国目前有170多万人患病!;帕金森氏症(震颤麻痹症、PD )临床表现: 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 运动徐缓、肌张力升高(呈特殊面容、姿势与步态)肌强直、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 可能的病因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变性,多巴胺不足 黑质和纹状体有多巴胺能神经(抑制)和胆碱能神经(兴奋),两种神经在功能上相互拮抗, 共同调节运动机能, 维持平衡状态。 当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后, 多巴胺神经功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占优势, 而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 ; 一 、 拟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前体药(前药) 左旋多巴(L-多巴、 L-dopa) 本身无药理活性,在脑内转化为DA才有活性。 【体内过程特点 及与其药理作用的关系】 大部分在外周 DA 外周不良反应 L-多巴 1%进入中枢 DA 抗PD作用 ;【作用与应用】;【作用与应用】 2、治疗肝昏迷 促病人苏醒,但不能改善肝功能。关于肝昏迷的伪递质学说: ;【不良反应】 (一)胃肠道反应 1、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是由于DA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继续治疗,由于产生耐受性,胃肠道反应可减轻。 2、溃疡出血、穿孔。 (二)心血管反应: 部分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应,表现头晕,偶见晕厥。少数病人可致心绞痛、心律失常(DA兴奋心脏β1受体所致)。;(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1、精神障碍: 表现为失眠、焦虑、恶梦、狂躁、幻觉、妄想、抑郁等,需减量或停药。与DA过度兴奋中脑一边缘系统DA受体有关。 2、运动障碍 ( 异常运动) ⑴不自主运动:长期用药可引起舞蹈样动作及张口、伸舌、皱眉、头颈部不自主扭动等,发生率约40~80%,由于DA补充过度有关。 ⑵“开关现象” : 表现为突然多动(开),后为全身产生强直不动(关),二者交替出现,机制尚无完满解释,减少用量可缓解症状。 3、偶致惊厥 ; (二)、左旋多巴增效药 卡比多巴 苄丝肼(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作用特点】单独应用无抗PD的作用; 与L-多巴合用:联合用药主要优点 1、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增效) 2、减少外周副作用 3、减少左旋多巴用量(70-80%) 信尼麦(心宁美、心宁美控释剂): 卡比多巴+ L-多巴(1:10)( 10mg :100mg) 美多巴:苄丝肼+ L-多巴(1:4) ( 25mg:100mg); 司立吉兰 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MAO—BI )(中枢内的) 【药理作用】 1、特异性地抑制MAO-B,减少中枢内DA的降解 减少L-DA的用量、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减少自由基生成,保护神经细胞 2、抑制DA再摄取 【应用】 1.与VitE合用,治疗早期PD,推迟L-多巴的应用 2.与L-多巴合用(应减少剂量50%) 【不良反应】眩晕、焦虑、幻觉、失眠。; (三)、 DA受体激动剂 溴隐停 为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 【药理作用】 直接激动锥体外系的DA受体 【应用】 1、PD:应用L-多巴及复方制剂效差者有效; 与L-多巴及复方制剂同用,减少后者用量和不良反应。 2、高催乳素血症、退乳、肢端肥大症 3、肝昏迷;【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 较L-多巴少 2、中枢反应: 精神症状:较L-多巴多 开关现象:较少 3、雷诺氏现象 4、心绞痛、心肌梗死者禁用。 培高利特:亦为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作用较溴隐停强且作用时间长。;(四)、DA能神经递质促释药 金刚烷胺 (1959) 【药理作用及抗PD作用】 1、(+)多巴胺释放 2、(-)多巴胺再摄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