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讲义)
广州市第五中学 韩云桥
一、论文的格体
1、什么是论文,先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或矛盾,再用合理的材料加以论证,最后获得解决这一问题或矛盾必要性或必然性。
2、论文“三性”,即客观性、与时性和辐射性
二、论文的形式
从教师的角度,可分为两种类型:教学专业论文和学科专业论文
教学专业论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经过提炼和提升后加工出来的文章。
学科专业论文: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再组织和归纳,经过整理和实证后撰写的文章。
教学专业论文可分为:教学方法、总结、课题、学术四类。
三、教学论文的写作
(一)义理、考据、辞章
做学问、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即义理、考据和辞章。
1、义理指文章的论点和主题,义是要义,理是科学,理要能站的住脚,义理实质上是鲜明的论点,是实际中提炼出来的、符合客观要求的观点,是论文的核心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如果一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词藻和庞杂的材料,却并没有说明什么问题,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文章就称之为“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
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鲜明有利的提出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正确的观点是从哪里来?是从实践中来,研究问题是从有了感悟开始的,由于在实际中,详细地占有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筛理,而获得了思想上的革命。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也不是空洞的表述,而是同具体材料结合的正确结论。
有些文章一方面提出若干观点,一方面也举出若干材料,然而却并不能通过这些材料使人信服地承认这些观点,原因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从材料的科学研究中必然达到的结论,这些材料只不过是为适应这些观点而任意拼凑起来的装饰品,结果当然就是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
感知或借用的材料一定要花气力去考究一番,考究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愿意,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材料,只要引用,就须对它的确实性负责。因此要尽量收集第一手材料,决不是为了贪图方便,因为一个材料,经过几次转手后,可能与本来面目大相径庭。
2、考据指论述观点正确的材料,考据是为观点服务的,有人把研究问题与写论文看成是一回事,这个理解是不对的,研究问题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但写文章时,不能把所接触到的材料都搬进来。
如何使用材料:首先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所说明的论点是足够的和必要的,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堆积一大堆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对所用的材料是完全可靠的,不论是引用的事实材料或文献的材料,都要求是准确可靠的;
有人认为,只要不防害所要表达的义理,材料的细节是无关紧要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即使细节对全部论点不发生直接影响,也会使人觉得某些材料是为扩充篇幅而乱于充数的,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的,以至于会伤害论证的说服力量。
3、辞章是文章的形式或文风,如果一篇文章的义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式上如何漂亮,也决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但是,好的内容要求有好的形式。
辞章问题虽然是个形式问题,却不只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丰富多采,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因此写文章如果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文章是很难写好的。反过来说,在写文章时,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看待写作,一定会有辞章修养。
(二)文章的立意
文章是由思想内容、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三方面因素构成的,文章的思想,不是天马行空那样无所凭依,而是产生于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和理解,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无论写什么文章,下笔前先要考虑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这就是文章的立意,古语讲:“作文,以意为将军,如行军时必由将军号令”,下笔前,立好了意,有了主脑,就好象部队有了将军,才能发挥其战斗力,这就是古代的所谓“意在笔先”。
执笔为文,总是短时间的劳动,但文章的意,却不是短时凭空冒出来的,而是长期实践锻炼、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结晶。
不是说思想锻炼好了,生活阅历深了,知识积累多了文章的立意就一定高远,而只是有了文章立意的基础,要有好的立意,还必须对积累的材料细心考究。
(三)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文章思想意义的主要标志,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主题的选择是与作者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积累分不开的。
打算写文章时,一般有两种心态,一是有心得,但还没有形成主题,只是意识已经形成,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才好,于是边写边改,在修改中逐渐明确主题;二是有了要写的主题,但没有可靠的材料,语言也连贯不起来,也不知道如何去组织,于是只有到处借用。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把文章写好。
1、确立主题必须是实践深刻的认识
2、在积累的材料中,提炼为主题服务的材料
3、整体考究,提出关键词组
4、拟定小标题,构建层次结构
在此基础上,组织语言加工,寻找原理支柱。这就是文章运思。
我的体会:第一、提前确定文章的主题;第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