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25米射电望远镜探测到有史以来脉冲星最大的周期跃变脉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乌鲁木齐25米射电望远镜探测到有史以来
脉冲星最大的周期跃变
脉冲星是具快速旋转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脉冲星的自转一般很稳定,特别是毫秒脉冲星,比如PSR J0437-0750,其长期稳定性超过了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钟。脉冲星的自转也表现出两类不稳定性:时间噪声和周期跃变。周期跃变就是其自转突然加快,主要发生在年龄在一万年至一百万年之间的脉冲星,自转频率增加相对大小一般在之间,超过则很罕见。周期跃变是比较珍稀的现象,目前总共发现了1800多颗脉冲星,探测到的周期跃变事件只有200次。
乌鲁木齐天文站从2000年开始对75颗脉冲星进行到达时间观测,2002年观测系统升级后观测目标增加到280颗。脉冲星PSR B2334+61位于超新星遗迹G114.3+0.3的中心,自转周期大约0.5秒,自转周期增加率,年龄大约4.1万年。 乌鲁木齐天文站脉冲星研究组分析了B2334+61长达七年的到达时间观测数据,发现它在2005年8月26日与9月8日之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周期跃变,这是这颗星首次观测到发生跃变。自转频率的相对增加量是,这是所有射电脉冲星中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周期跃变。由于比较密集的观测,乌鲁木齐天文站也探测到B2334+61跃变后的恢复过程。 跃变后其频率和频率变化率发生明显的指数式恢复,频率的指数式恢复部分所占的比例小于1%。跃变后的恢复行为与M. A. Alpar提出的超流涡旋爬行模型的预测相符。这项工作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快报(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图 1 PSR B2334+61发生的周期跃变
(a)自转频率的变化;(b)放大了的自转频率变化;(c)自转频率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周期跃变的产生机制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其发生依然不能准确预测。通常认为周期跃变是中子星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引起的。大跃变的标准模型认为中子星内部超流的角动量突然转移到壳层是跃变产生的原因,因此周期跃变被认为是研究中子星内部的探针。乌鲁木齐天文站25米射电望远镜在2000至2009年间探测到的跃变事件达40次,大约占世界上所有望远镜四十年总共探测的五分之一,为研究脉冲星周期跃变和中子星内部物理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样本。
(供稿 袁建平)
我站4人获“西部之光”人才特别支持项目资助
7月24日,新疆“西部之光”项目协调小组组织专家组进行了2010年度“西部之光”计划各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
本年度申请立项的“联合学者”项目、一般(重点)项目和“西部博士资助”所有人员均进行了答辩。经过专家评委认真评议考核,我站袁建平、刘进忠、聂俊、崔朗四位博士通过“西部之光”人才特别支持项目初步评审。
为促进我站科技发展,加快青年人才培养,造就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科技骨干人才,更好地在西部发展天文事业,我站积极引进人才,认真组织申请。在答辩过程中大家发挥出色,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此次我站四人获得“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专项资助,这是我站第一次获得该项目正式资助。
(供稿 王石)
乌鲁木齐天文站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我站围绕科研工作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收到了良好成效。
人才引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基于国家对西部发展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西部各行业均出现了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而我站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亟需人才引进。新疆地处祖国西部,经济和东部发达地区比较相对落后,从大环境来说,没有竞争优势,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非常困难,人才引进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加之“7·5”事件后网络的中断更是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我站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在天文站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人才引进工作以引进杰出人才为目标。为适应科研工作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我站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工作措施,逐步建立人才引进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项目,通过项目有针对性地吸引人才;二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分别前往各地高校和研究所进行人才招聘;三是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四是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五是相继增加经费投入,着力改善引进人才的科研、生活环境;六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我站人才的引进。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站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
力下,我站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共引进各类优秀青年人才21名,其中包括4名博士、11名硕士、6名本科生。人才的引进,为我站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信心将人才引进工作做的更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