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十二五期间会计专业建设规划.doc

发布:2019-01-13约5.6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十二五期间 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升会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建设特色专业,保持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概况 会计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师资队伍,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数千人,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目前会计专业专职教师共12人,其中“双师”教师的教师比例达到了42%以上;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教师2人,36-45岁之间的教师4人,35岁以下教师6人。 会计专业除借助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机房)开展教学外,利用财会专业教室,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用于学生会计理账技能训练、ERP技能训练。 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1.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扩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大量有理论、懂实务且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会计人员。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掌握不够,他们很难面对日益复杂的会计环境。举办会计中职专业,培养大批在第一线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中等技能会计人才势在必行。 2.行业发展的需要 从会计行业历史发展和前景来看,会计行业稳定,支撑面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会计行业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两千多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支撑面广、涉及行业多的特点。会计工作从内容上涉及经济管理、税收筹划、成本计算、经济分析、工程预算、网络理财、资产评估、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行业来看涉及工商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会计行业的发展使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三、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1.专业建设定位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会计专业办学质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逐步形成专业基础雄厚、专业特点明显的办学特色,实现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各项文件精神,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办学优势,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四、专业建设的目标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本着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的原则,夯实会计专业发展的基础,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到2014年会计专业的在校生超过500人,5年内将会计专业建设成为校级重点专业。 五、专业建设具体规划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特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中职会计专业发展规划。 (一)??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措施 1. 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会计专业将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梯队结构合理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应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结构等方面不断优化,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2.建设内容 (1)青年教师培养。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到2014年,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选拔1名专业带头人。 (3)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到2014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4)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加强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建设一支老、中、青三结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3.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掌握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适应中职学生的教学工作。 (2)把好新进教师的质量关。严肃认真地做好面试工作,把好教师入门的质量关,引进教学、科研、技能方面水平较高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教师。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安排老教师一对一指导,定期听课,及时反馈,促进年轻教师快速进步。 (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对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中青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引导培养,争取每门骨干课程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