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心理学试卷测试题习题及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04约5.93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心理学试卷测试题习题及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实践活动

答案:B。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生物基础,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不是物质基础。

2.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生活活动

答案:B。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学习一般在学龄期成为主导活动,劳动和生活活动在幼儿期也有,但不是主导活动。

3.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占多数。

A.名词和动词

B.形容词

C.数词

D.虚词

答案:A。34岁幼儿掌握的词汇中,名词和动词占多数,这是因为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对具体的事物和动作的词汇接触和理解更多。形容词、数词和虚词的掌握相对较晚。

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答案:D。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这儿有个苹果”是对苹果整体的感知和判断,体现了知觉活动。“真香!”体现的是感觉(嗅觉),“我要吃!”体现的是愿望,“这是什么?”体现的是认知上的疑问。

5.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答案:B。语词的概括是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直观的概括是根据事物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在动作水平上的概括;知觉的概括是对事物外部特征的概括。

6.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答案: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等,这些行为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性别角色的发展对幼儿道德发展有影响,但不是核心问题。

7.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

答案:A。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岁,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最初阶段。先学前期是13岁,学前期是36岁,幼儿早期一般指34岁。

8.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不可逆性

D.思维的刻板性

答案:B。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是因为他以自己为中心来理解周围的现象,体现了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泛灵论是指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思维不可逆性是指幼儿不能逆向思考问题;思维的刻板性是指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比较死板,不灵活。

9.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幼儿的高级情感()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答案:B。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道德感是幼儿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幼儿对事物美的感受和体验;理智感是幼儿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归属感不属于高级情感。

10.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A。2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开始有自己的主意,常常表现出执拗、不听话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______和可变性。

答案:稳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可变性是指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

2.注意具有______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点。

答案:指向性。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幼儿记忆的特点是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