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探讨.doc

发布:2018-01-29约3.2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探讨 身份证号:45012119790730**** 摘要:本文浅析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定义与结构设计特点、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难点所在、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安全施工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 现代高层建筑,正向层数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该类建筑通常可以按功能划分:上部楼层用来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用作办公用房,而下部楼层用作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等场所。建筑功能日益复杂化,使得建筑结构常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对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转换层部分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施工位置较高,对其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都要有极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1 转换层的定义与结构设计特点 1.1 定义。转换层按结构功能,通常可分为三类:①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②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变,但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③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形式。 1.2 转换层的设计特点。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因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转换层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与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影响较大。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一般都按照强化转换层及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进行,使上下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渡。按照抗震要求,转换层一般均设置在3层及其以上。 2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难点所在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大体积工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重难点:混凝土配合比、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等。转换梁截面尺寸大,转换层混凝土、钢筋自重及施工负荷的加重,正确确定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是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的关键;正确翻料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准确性,也是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关键。转换梁截面大,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这非常容易产生温度和收缩裂缝,因此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则是施工质量的重点之处。 3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减少水泥水化热,以有利于混凝土泵送与浇注,需在混凝土配合比时综合考虑各类影响:①满足要求前提下,常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掺入适量的I级粉煤灰;②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2.7-2.8、含泥量lt;2%的中砂;③粗骨料采用粒径:5-31.5mm、含泥量≯1%的碎石;④掺入适量高效低碱的微膨胀剂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3.2 前期准备。①做好图纸会审,并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方便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②转换层施工前,需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环境,制定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顺序。③模板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了解,对现场施工和质检部门交底,划分相应职责,并作好充分准备。 3.3 现场准备。①根据方案组织施工机械进场、报验、安装、调试,便于在施工中满足需要。②浇筑混凝土前,模板、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③合理安排罐车行走路线,保证混凝土供应。④做好气象预测预报,保证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3.4 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负荷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5 钢筋的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rarr;分层铺设下层钢筋rarr;分层吊挂上次钢筋rarr;套箍筋rarr;下层钢筋的绑扎固定rarr;上层钢筋的绑扎固定rarr;梁底保护层rarr;骨架就位rarr;绑扎吊筋、箍筋。 3.6 混凝土浇筑。①浇筑首先必须满足每层整体连续性要求。浇筑路线采取的是由转换板中心开始向两侧分的对称浇筑。考虑施工速度,施工段需由相同总量的现场搅拌配合泵送和由商品混凝上完成构成。②分层、自流的浇筑方式。该浇筑方式的细节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