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2课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二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2课时)
电子空间站
一、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大约在70年代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创作。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今天,我们所接触的音响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由人声或传统乐器演唱或演奏的音乐,电子音响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本单元选用了一些教科书很少涉及的材料,力图让学生通过欣赏用电子乐器演奏的音乐,以及用电子手段制作的音响片段,加深对电子音乐领域的了解,从而达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或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队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新,教师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准备:
1、音响、CD、唱片、VCD影碟;电子琴、竖笛、打2、2、击乐器。
1、与本课相关的照片,如西班牙斗牛图、沙漠驼铃、电子乐器照片、奥运会开幕式、热带雨林、西班牙斗牛民俗、丝绸之路、环境保护方面的文字材料。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子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辩电声乐器的音色。
2、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随录音学会演唱歌曲《橄榄树》,体会歌曲的词曲关系。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学过程:
看图片和实物,认识电子乐器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听一些特别的乐器声音,你们能够辨别出它们是什么乐器吗?
2、播放课前录制的不同形式电子音乐片段。
3、检查学生了解的情况。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4、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5、师:电声乐器不是通过物理振动发音,而是借助电能发声,因而它们的发声原理与常规乐器不同,音色独具特色。教科书中的架子鼓不是电声乐器,但是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一般不用于常规乐器组合。
欣赏
1、《西班牙斗牛舞曲》
先放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乐曲表现内容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的转换,借助图片及有关西班牙斗牛的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
2、《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清学生说说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看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分组讨论用音乐手段表
现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小设计等。
听录音,感受乐曲的表达的情感。注意乐曲带再现的三部结构。
说说电子合成器在表现音乐方面的特点。
3、《命运变奏曲》
通过听录音,感受电声乐队与钢琴等真声乐器的组合特点。说说其他有关这种组合的例子。
比较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说说两种演出版本的区别,以及听后的感触。
背唱教科书中所选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谱例片段。
4、《橄榄树》
听录音,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说说电声乐队在演奏《橄榄树》时的乐器组合以及乐曲的处理方式,。
再次聆听录音,并随录音填词跟唱。
回答问题:乐曲中的反复及好起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这首作品演奏的顺序吗?
总结
布置下节课提前准备的材料
1、将自己收集道德用电声乐器演奏的录音资料带到教室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尝试翻译英文歌词。提醒学生注意在英文歌曲中有时为了法音的需要而常常会发生“合成词”的现象。寻找有关奥运会的图文材料。
3、准备小合奏《新年好》的合奏方案。
4、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课外分小组完成“音乐工作站”中的录制工作。
课后记:学生对电子音乐比较感兴趣。
教学内容:
1、欣赏教学——《圣火》《雨林》。
2、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3、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声音乐的了解范围,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场所的电声音乐基本状况。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