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特点: 1.2 道路工程荷载(受力)特点: 1.3 道路工程管理特点: 1.1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特点 1.1.1 道路是狭长的带状构筑物,沿线土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千变万化。要求道路建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不同,确定不同的道路结构。 1.1.2 在道路施工整个过程中,直至营运阶段,道路构筑物始终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受风、雨、雪侵袭,所以要求道路构筑物有良好的水、温稳定性。 1.1.3 道路要确保在设计年限内不发生影响正常通行的变形及损坏,要求道路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除此之外,城市道路还存在着准备期短,开工急、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地下管线复杂等特点。 1.2 道路工程荷载(受力)特点 道路工程同时承受道路面层车辆动荷载和道路结构自重(静荷载)作用。 1.2.1 动荷载 道路表面的车辆动荷载随着深度的增加,理论上讲是按照回填土的内摩擦角以深度的二次方向下逐渐衰减,这也就是为什么规范要求的回填土密实度随深度不但降低的原因。 1.2.2 静荷载 道路各结构层承受的静荷载是由道路各结构层自重产生的,随着深度的增加按照一次方逐渐增加。 1.3 道路工程管理特点 因为道路工程的特殊性目前道路工程管理存在以下特点: 1.3.1 交通公路部门目前仍然采用的是行业管理模式,因其单位工程投资额较大,每投资建设一个工程就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工程实施管理。而市政道路工程由于投资主体较复杂,且单位工程投资额较小,一般采用的是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模式。 1.3.2 道路工程中,试验检测结果不仅仅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指导工程的施工,因此试验检测在道路管理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市政道路工程的分类 2.1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分类 2.2 按照道路力学特性分类 2.1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分类 2.1.1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1.2 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 2.1.3 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2.1.4 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2、按照道路力学特性分类 2.2.1 刚性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典型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2.2.2 柔性路面: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减强度抵抗行车荷载作用,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残余变形,典型代表是沥青混凝土路面; 2.2.3 半刚性路面:在修建早期具有柔性路面特性,后期则近乎刚性路面特性,典型代表是石灰土、石灰粉煤灰沙砾等材料修建的路面。 3 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3.1 市政工程路基的特点 3.2 质量通病及成因 3.3 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3.1 市政工程路基的特点 3.1.1 路基建筑在土石地基上并以土石为建筑材料, 3.1.2 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 3.1.3 市政工程的施工时间一般较为紧迫,通常情况下新修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完成自然沉降 3.2 质量通病及成因 路基常见的通病主要有路基沉陷和纵向裂缝两种。造成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路基沉陷和纵向裂缝的危害是十分大的,直接影响到行车速度、车辆使用寿命、坐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使城市道路的维修养护费用增加与使用寿命缩短。新建的城市道路,若病害太多,还直接影响路容,造成社会影响。边坡塌方严重时更会堵塞交通. 3.2.1 路基沉陷的原因 (1)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 (2)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 (3)软土地基未加处治或方法不妥造成路基沉降。 (4)路基施工时,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到达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3.2.2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
显示全部